悲青阪

[唐代] 杜甫 [简体]

我軍青阪在東門,天寒飲馬太白窟。
黃頭奚兒日向西,數騎彎弓敢馳突。
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人骨。
焉得附書與我軍,忍待明年莫倉卒。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軍駐紮在武功縣東門外的青阪,天氣嚴寒,兵士都在太白山的泉窟中飲馬。黃頭的奚兵每天向西推進,隻有幾個騎兵,居然敢彎弓射箭向我軍衝擊。這時,山上是雪,河中有冰,曠野裏一片蕭瑟氣象。青的是報警的烽煙,白的是戰死兵士的枯骨。怎麽能托人帶個信給我軍,囑咐他們暫時忍耐一下,等到明年再來反攻,千萬不要急躁。

注釋
東門:指青阪所屬的縣城東門。
太白窟:秦嶺主峰,位於今天的陝西武功、太白諸縣。這裏說青阪在太白窟,山高天寒,飲馬困難,條件極為艱苦。
黃頭奚兒:安祿山的軍隊裏有很多是奚、契丹的部族。
日向西:一天天向西推進。青阪在陳陶以西。
馳突:飛騎衝擊突破,形容勇於戰鬥。
山雪河冰:雪、冰都是動詞,指山上積雪,河水結冰。
野蕭瑟:指寒風淒厲。
⑧烽煙:烽火,軍事告急的信號。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五載(756年)房琯兩次戰役大敗,死傷了四萬餘人,殘餘者不過幾千人。這時杜甫淪陷在長安城中,聽到這一消息,便寫了《悲陳陶》《悲青阪》兩首詩。這兩首詩所反映的都是這次唐軍慘敗的事實。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67-69
賞析

此詩中“數騎”和“敢”字都是經過鍛煉的字眼。隻用三個字就表現了安祿山叛軍的強壯和官軍的怯弱。“青是烽煙白人骨”這一句,本來應該說“青是烽煙,白是人骨”。縮成七言句隻好省略一個“是”字。《同穀歌》有一句“前飛鴐鵝後鹙鶬”,本來是“前飛鴐鵝,後飛鹙鶬”。

省略了一個“飛”字。又《李潮八分小篆歌》有一句“秦有李斯漢蔡邕”,省略了一個“有”字。這種句法,僅見於七言古詩,五言詩中絕對不可能有。七言律詩中也少見。“青是烽煙白人骨”止是一個描寫句,“白人骨”還屬於誇張手法。陣亡士兵的屍體暴露在荒野裏,至少要幾個月才剩一堆白骨。杜甫此句,隻表現“屍橫遍野”的情景。他有一首《釋悶》詩,其中有一聯道:“豺狼塞路人斷絕,烽火照夜屍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