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庭秋·別來音信千裏

[宋代] 晏殊 [简体]

別來音信千裏,恨此情難寄。碧紗秋月,梧桐夜雨,幾回無寐。
樓高目斷,天遙雲黯,隻堪憔悴。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碧紗窗裏看慣了春花秋月,聽厭了梧桐夜雨點點滴滴敲打著相思之人的心,多少回徹夜無眠。
她日登上高樓眺望,天地寥闊,陰雲密布,全無離人的半點蹤影,讓人更加憂傷憔悴。可歎啊!那廳堂裏燃著的紅燭,空自心長焰短,替人流著一滴滴相思的苦淚。

注釋
碧紗:即碧紗廚。綠紗編製的蚊帳。
梧桐夜雨:概括溫庭筠《更漏子》詞: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無寐:失眠。
目斷:望盡,望而不見。
憔悴:瘦弱萎靡的樣子。
念蘭堂紅燭:想到芳香高雅居室裏的紅燭。
心長焰短:燭芯雖長,燭焰卻短。隱喻心有餘而力不足。
向人垂淚:對人垂淚(蠟淚)。

賞析

此詞寫難以排遣、無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無所寄,相會無期,夜長無寐,隻好移情於燭:明明是人心裏難過,卻說蠟燭向人垂淚;明明是人心餘力拙,卻說蠟燭心長焰短。這裏,人即燭,燭即人。

“別來音信千裏,恨此情難寄”開篇點題,說自與情人離別以來,音信遠隔千裏,惆悵的是,這一片深情無從寄去。以情語開篇後,作者接著以景寫情,“碧紗秋月,梧桐夜雨”寫的是:碧紗窗下,對著皎潔的秋月,臥聽淅淅瀝瀝的夜雨滴梧桐葉上。

創作背景

這首《撼庭秋》,調名奇特,是晏殊首創。始見於晏殊《珠玉詞》,但其中僅有此一首,故《詞律》卷五、《詞譜》卷七俱列此首為標準之作。雖說詞牌用了一個很有力的“撼”字,這首詞卻“怨而不怒”,是深心的悲哀,而不是感天動地的怨憤。

參考資料:
1、羅漫主編.《宋詞新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