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橋

南望朱雀門,北望宣德樓,皆舊禦路也。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標簽: 愛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天漢橋南北的天街之上,中原父老年年都佇足南望,盼望王師返回。
哭不成聲,強忍淚水詢問使者:什麽時候真有我們朝廷的軍隊過來?

注釋
州橋:正名為天漢橋,在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宣德門和朱雀門之間,橫跨汴河。
朱雀門:汴京(今河南開封市)舊城南麵有三座門,朱雀門是中間的一座,為正南門。
宣德樓:宮城的正門樓。
天街:京城的街道叫天街,這裏說州橋南北街,是指當年北宋皇帝車駕行經的禦道。
父老:指汴梁的百姓。等駕回:等候宋朝天子的車駕回來。駕,皇帝乘的車子。
失聲:哭不成聲。詢:探問,打聽。

創作背景

公元1170年(宋孝宗幹道六年),範成大奉命出使金國,渡過淮河,踏上中原土地,感慨很深,將沿途所見所聞所感寫成日記《攬轡錄》一卷,又有詩一卷,收其所作七十二首七言絕句。此詩為過汴京時所作。

參考資料:
1、陳邦炎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020-1021
賞析

此詩為過汴京時所作,作者以白描手法,擷取了一個特寫鏡頭,表現了淪陷區人民盼望光複的殷切心情,隱晦地流露了作者對議和不戰政策的不滿。全詩在樸素的語言中把遺民盼望王師北返的急切而又失望的心情刻畫得極為真實感人。

此詩四句,截取了一個生動的場麵,有人物、有環境、 有情節、有對話,完全可以作為一篇小小說來看。環境背景,是第一句的交代,州橋,是一個特定的環境,因為其南北是禦路,作者經過此地,不直寫自己內心的亡國之痛,而是從對麵寫來,寫中原父老的感情。喪國的痛楚,淪為異邦蹂躪的淒慘,令中原父老苦不欲生。這裏,“父老”是宋金兩個時期的人,他們對故國的懷念遠比青年人深切,所以讓其出場很典型;同時,這也是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