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斷平時翠輦過,空聞子夜鬼悲歌。
金輿不返傾城色,玉殿猶分下苑波。
死憶華亭聞唳鶴,老憂王室泣銅駝。
天荒地變心雖折,若比傷春意未多。
譯文
望不見平時帝王的翠輦經過,隻能在夜半聆聽冤鬼的悲歌。
宮妃金輿不返難見到傾城色,隻有曲江的流水被玉殿分波。
臨死時才想念在華亭聽鶴唳,老臣憂念王室命運悲泣銅駝。
經過天荒地變雖使人心摧折,若比傷春的哀慟此意不算多。
注釋
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秦為宜春苑,漢為樂遊原,有河水水流曲折,故稱。隋文帝以曲名不正,更名芙蓉園。唐複名曲江。開元中更加疏鑿,為都人中和、上巳等盛節遊賞勝地。《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臨曲江之隑州兮,望南山之參差。”
望斷:向遠處望直至看不見。翠輦:飾有翠羽的帝王車駕。
子夜:夜半子時,半夜。又是樂府《吳聲歌曲》名。悲歌:悲壯地歌唱。
曲江是唐代長安最大的名勝風景區,安史之亂後荒廢。唐文宗頗想恢複升平故事,於大和九年(835)二月派神策軍修治曲江。十月,賜百官宴於曲江。甘露之變發生後不久,下令罷修。李商隱這首詩,就作於事變後的第二年春天。
曲江的興廢,和唐王朝的盛衰密切相關。杜甫在《哀江頭》中曾借曲江今昔抒寫國家殘破的傷痛。麵對經曆了另一場“天荒地變”──甘露之變後荒涼滿目的曲江,李商隱心中自不免產生和杜甫類似的感慨。杜甫的《哀江頭》,可能對他這首詩的構思有過啟發,隻是他的感慨已經寓有特定的現實內容,帶上了更濃重的悲涼的時代色彩。
一開始就著意渲染曲江的荒涼景象。這裏所蘊含的並不是吊古傷今的曆史感慨,而是深沉的現實政治感喟。“平時翠輦過”,指的是事變前文宗車駕出遊曲江的情景:“子夜鬼悲歌”,則是事變後曲江的景象,這景象,荒涼中顯出淒厲,正暗示出剛過去不久的那場“流血千門,僵屍萬計”的殘酷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