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別鄉樹,晚景低津樓,
伯夷在首陽,欲往無輕舟。
遂登關城望,下見洪河流,
自從巨靈開,流血千萬秋。
行行潘生賦,赫赫曹公謀,
川上多往事,淒涼滿空洲。
譯文
暮春時滿眼是異鄉的草木,晚景中看到那渡津的二樓。
伯夷曾住過的首陽山,想去瞻仰卻沒有過河的輕舟。
於是登上了潼二城頭眺望,俯瞰著黃河滔滔奔流。
自從黃河把大山分開,從此此地征戰不休,血流成河。
潘嶽在此作下行行名賦,赫赫曹公於此顯奇謀。
大河上經曆了多少往事,如今隻見一片淒涼籠罩著空空的河洲。
注釋
潼二:據《元和郡縣誌》卷二:“潼二,在(華陰)縣東北三十九裏,古桃林塞也。二西一裏有潼水,因以名二。”
別鄉樹:指岑參在長安的居處。岑參在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後“出入二郡,蹉跎十秋”(《感舊賦》)。為求仕奔波來往於長安、洛陽間。
津樓:指風陵津樓。伯夷:商末士君子。首陽山: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濟縣南。首陽山與華山為黃河所隔。
二城:指潼二城牆。
洪河:指黃河。
“暮春別鄉樹,晚景低津樓,伯夷在首陽,欲往無輕舟”此四句寫詩人於暮春離開長安,東歸途中的所見所感。西去的夕陽徘徊在津樓上久久不下,漫漫歸程縹緲在前方,使遊子產生一種無所歸依感,商末“不食周粟,餓死首陽”的伯夷、叔齊二君子忽然浮現在眼前,多想一睹他們的高風亮節、錚錚鐵骨,可在對岸的首陽山無輕舟可濟,隻能望洋興歎,空發幽情。
“遂登關城望,下見洪河流,自從巨靈開,流血千萬秋。”此四句寫關城落照中,詩人往登城樓,高處遠望,但見奔流不息的黃河水卷夾著沉重的人類曆史傷痕,吞噬著無數英魂的悲咽和哀歎,滔滔東流去。
《東歸晚次潼關懷古》為岑參早期作品。岑參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二十歲時曾獻書闕下,對策落第。作者失意東歸,晚宿潼關,慨今懷古,睹景生情,大概於此時寫下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