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歸晚次潼關懷古》賞析

“暮春別鄉樹,晚景低津樓,伯夷在首陽,欲往無輕舟”此四句寫詩人於暮春離開長安,東歸途中的所見所感。西去的夕陽徘徊在津樓上久久不下,漫漫歸程縹緲在前方,使遊子產生一種無所歸依感,商末“不食周粟,餓死首陽”的伯夷、叔齊二君子忽然浮現在眼前,多想一睹他們的高風亮節、錚錚鐵骨,可在對岸的首陽山無輕舟可濟,隻能望洋興歎,空發幽情。

“遂登關城望,下見洪河流,自從巨靈開,流血千萬秋。”此四句寫關城落照中,詩人往登城樓,高處遠望,但見奔流不息的黃河水卷夾著沉重的人類曆史傷痕,吞噬著無數英魂的悲咽和哀歎,滔滔東流去。

“行行潘生賦,赫赫曹公謀。川上多往事,淒涼滿空洲。”此四句寫詩人睹奔流不息的黃河水發思古之幽情,仰慕千古流傳的潘嶽之賦,緬懷赫赫戰功的曹公。自古多為兵家征戰之地的潼關,因為有了這份曆史的厚重,詩人落寞無聊賴的心緒也變得更加淒涼悵惘。

詩人獻書闕下,對策落第,心緒不佳。東歸途中,登高遠望,睹奔流萬年的黃河水,思古人征戰殺伐的累累戰績,歎自己茫然無著的仕途。語言平易淺近,脫口而出,有自然天成的渾圓美,亦可見出岑參早年藝術功底尚不深湛,有偏於淺近平淡之感。詩寫一種愁緒,而寄懷於思古之幽情,篇終“川上多往事,淒涼滿空洲”,從懷古轉到詩人,含蓄渾涵,耐人尋味,直有阮籍《詠懷詩》之深婉不迫、蘊藉思深的風格。

參考資料:
1、阮堂明 解評.岑參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1-5

原文《東歸晚次潼關懷古》

[唐代] 岑參

暮春別鄉樹,晚景低津樓,
伯夷在首陽,欲往無輕舟。
遂登關城望,下見洪河流,
自從巨靈開,流血千萬秋。
行行潘生賦,赫赫曹公謀,
川上多往事,淒涼滿空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