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劉柴桑

窮居寡人用,時忘四運周。
門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新葵鬱北牖,嘉穟養南疇。
今我不為樂,知有來歲不?
命室攜童弱,良日登遠遊。

標簽: 秋天,田園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偏僻的居處少有人事應酬之類的瑣事,有時竟忘記了一年四季的輪回變化。
巷子裏、庭院裏到處都是樹木的落葉,看到落葉不禁發出感歎,才知道原來已是金秋了。
北牆下新生的冬葵生長得鬱鬱蔥蔥,田地裏將要收割的稻子也金黃飽滿。
如今我要及時享受快樂,因為不知道明年此時我是否還活在世上。
吩咐妻子快帶上孩子們,乘這美好的時光我們一道去登高遠遊。

注釋
酬(chóu):答謝,酬答,這裏是指以詩相答的意思。用詩歌贈答。
劉柴桑:即劉程之,字仲思,曾為柴桑令,隱居廬山,自號遺民。
窮居:偏僻之住處。
人用:人事應酬。
四運:四時運行。
周:周而複始,循環。
門庭:閭裏內的院落。門原作“櫚”,底本校曰“一作門”,今從之。
葵(kuí):冬葵,一種蔬菜。
鬱(yù):繁盛貌。
牖(yǒu):原作“墉”,城牆也,高牆也,於義稍遜。

創作背景

《酬劉柴桑》作於東晉義熙十年(414年)秋天,時陶淵明五十歲。這年秋天,劉柴桑下廬山來拜訪陶淵明,相互作詩和唱,陶淵明於是作下《酬劉柴桑》。

參考資料:
1、陳慶元,邵長滿注評.陶淵明集:鳳凰出版社,2011.01:第77-78頁
賞析

《酬劉柴桑》前兩句“窮居寡人用,時忘四運周”說沒有什麽人與他來往,所以他有時竟然忘了四季的節序變化。然事實並非如此,詩人正是在知與不知中感受生命的意趣。之後吟道:“空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新葵鬱北墉,嘉穗養南疇。今我不為樂,知有來歲不?命室攜童弱,良日登遠遊。

”此八句所寫與前兩句恰好相對,時忘四運與葉落知秋,多落葉與葵穗繁茂,甘心窮居與擇日遠遊,此數者意象矛盾,卻展現了時間的永恒性與生命的暫時性。由忘時乃知窮居孤寂落寞;而枝頭飄然而至的落葉,乃知秋天的到來,生命的秋天亦在渾然不覺中悄悄來臨;牆角的新葵、南疇的嘉穗,雖暫時茂盛繁榮卻猶似生命的晚鍾難得長久,從而暗示生命的榮盛行將不再。因此詩人在窮居忘時之際又察其生命飛逝,擇良日作此遠遊折射出生命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