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夢斷蒺藜沙,羅綺香餘野菜花。亂雲老樹夕陽下,燕休尋王謝家,恨興亡怒煞些鳴蛙。鋪錦池埋荒甃,流杯亭堆破瓦,何處也繁華?
譯文
那動人的笙歌,在布滿蒺藜的沙礫上已成為打斷了的夢;那羅綺還有餘香,眼前卻隻有野菜花了。天上飄飛著雜亂的雲彩,古樹邊,夕陽西下。燕子啊,你別再找王、謝的家了。我感歎著千古興亡,卻隻聽得青蛙們鼓著肚子哇哇叫。鋪錦池已被荒草埋沒,流杯亭隻剩一堆破瓦,昔日的繁華,如今到哪裏去了呢?
注釋
雙調:宮調名,十二宮調之一。水仙子:曲牌名,入“雙調”,亦入“中呂”“南呂”。
德祐二年(1276)元宰相伯顏占領臨安,趙與芮降封平原郡公,成了沒落的貴族。他的王府破敗過程雖不見記載,但據紹興宋六陵在元初的遭遇便可推想。至喬吉遊覽時又隔數十年,王府已成為一片荊棘瓦礫。因此作者生出無限感慨,作此小令以感歎興亡盛衰之無常。
這首小令是懷古之作,寫紹興福王府遺址的衰敗,充滿繁華消歇,不勝今昔之感。其表現方法是借景抒情。但曲中並無對景物的精致刻畫,也不脫離景物直抒胸臆,而是情隨景生,情景緊密結合,句句寫景都將作者的聯想、幻覺、想象、思考熔鑄其中。
全曲運用了三組鏡頭的特寫。第一組特寫是起首兩句,為府邸的總體印象。一目了然的是遍地沙礫,蒺藜叢生,間雜著開花的野菜。據景實錄,光寫下“蒺藜沙,野菜花”也無甚不可,但作者顯然想得更多更遠。他耳邊仿佛回蕩著當年王府尋歡作樂、宴樂升平的歌吹聲,眼前閃現著王公和宮女遍身羅綺、珠光寶氣的身影。作者將追想與現實疊合在一起,以“夢斷”“香餘”作為兩者的維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