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宅裏當窗柳,望驛台前撲地花。(撲地花 一作:鋪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譯文
靖安宅裏,天天麵對著窗前碧柳;望驛台前,春意闌珊,落紅滿地。
兩處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盡;此時,家裏人思念著出門在外的親人,出門在外的人一樣也思念著家中的親人。
注釋
望驛台:在今四川廣元。驛:舊時供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
當窗柳:意即懷人。唐人風俗,愛折柳以贈行人,因柳而思遊子。
撲地:遍地。
春光:一作“春風”。
居人:家中的人。詩中指元稹的妻子。客:出門在外的人。指元稹。
這是元稹在三月的最後一天,為思念妻子韋叢而作。結句“不曾春盡不歸來”,乃詩人懸揣之辭。料想妻子以春盡為期,待他重聚,而現在竟無法實現,悵惘之情,宛然在目。
首句“靖安宅裏當窗柳”,元稹住宅在長安靖安裏,他的夫人韋叢當時就住在那裏,詩人寫元稹的住宅,詩句就自然聯係到元稹的妻子。“當窗柳”意即懷人。唐人風俗,愛折柳以贈行人,因柳而思遊子,這是取柳絲柔長不斷,以寓彼此情愫不絕之意。這詩句裏,表現出韋叢天天守著窗前碧柳、凝眸念遠的情景,她對丈夫的懷念之情很深。
此詩創作於公元809年(元和四年)三月,元稹以監察禦史身份出使東川按獄,往來鞍馬間,寫下《使東川》一組絕句。這是元稹在元和四年三月的最後一天,為思念妻子韋叢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