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誌,與民由之;不得誌,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誌,與民由之;不得誌,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
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有誌氣、有作為、有節氣的男子嗎?他們一發怒,連諸侯都害怕,他們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無事。”
孟子說:“這哪裏能算是有誌氣有作為的男子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給予訓導;女子出嫁時,母親給予訓導,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的丈夫的家裏,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以順從為做人原則的,是妾婦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裏,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
一、一詞多義
1.誠
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真正,確實)
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 (誠心)——《列子·湯問》中的《愚公移山》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果真,表假設)——漢·司馬遷《陳涉世家》
2.焉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怎麽,哪裏)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語氣詞)——《列子·湯問》中的《愚公移山》
3.冠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名詞動用,行冠禮)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戴帽子,名詞作動詞用)——明·魏學洢《核舟記》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古代男子到成年則舉行加冠禮,叫做冠。)——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4.命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訓導)
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指派;發號)——《列子·湯問》中的《愚公移山》
奉命於危難之間。(命令,政令)——諸葛亮《出師表》
《富貴不能淫》的內容是孟子批駁景春關於大丈夫的錯誤言論。我們首先來看文章批駁的“靶子”,即景春的觀點。
景春認為公孫衍、張儀之流是大丈夫,為此,他用反問句向孟子詢問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公孫衍和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言外之意就是說,公孫衍和張儀是真正的對丈夫。景春提出這個觀點的依據是,公孫衍、張儀能夠左右諸侯,“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他們發起怒來,諸侯們都會害怕,安靜下來,天下就會平安無事,他們威風八麵,權傾天下,能夠左右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