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田賦

[兩漢] 張衡 [简体]

遊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鬱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鶬鶊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於焉逍遙,聊以娛情。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雲間之逸禽,懸淵沉之魦鰡。

於時曜靈俄景,繼以望舒。極般遊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回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苟縱心於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

標簽: 田園,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京都作官時間已長久,沒有高明的謀略去輔佐君王。隻在河旁稱讚魚肥味美,要等到黃河水清還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澤的壯誌不能如願,要找唐舉去相麵來解決疑題。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隨漁夫去同樂於山川。丟開那汙濁的社會遠遠離去,與世間的雜務長期分離。
正是美好的仲春時節,氣候溫和,天氣晴朗。高原與低地,樹木枝葉茂密,雜草滋長。魚鷹在水麵張翼低飛,黃鶯在枝頭婉轉歌唱。

河麵鴛鴦交頸,空中群鳥飛翔。鳴聲吱喳,美妙動聽。逍遙在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歡暢。
於是我就在大湖旁龍鳴般唱,在小丘上虎嘯般吟詩。向雲間射上箭矢,往河裏撒下釣絲;飛鳥被射中斃命,魚兒因貪吃上鉤,天空落下了鴻雁,水中釣起了魚。
不多時夕陽西下,皓月升空。嬉遊已經極樂,雖然夜來還不知疲勞。想到老子的告誡,就該駕車回草廬。彈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讀聖賢書滋味無窮。

分層解析

這篇賦雖然很短,但卻凝聚了張衡仕宦一生的感慨與情誌,《文選》將它納入“誌類是非常科學的。全文共二百十一字,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寫自己功業難就,決心抽身退隱。所謂“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是用《史記》蔡澤與唐舉之典。蔡澤當年不遇於時,曾讓唐舉為他相麵決疑。作者用此典意在以蔡澤自比,但通過卜相決疑後,他決心歸隱,去追隨象楚辭中所寫的漁父,過那種與世無爭的生活。我們可以體會出作者在這一層中所表達的感情是相當悲憤的,雖然語似曠達,但在曠達中掩蓋不住他對江河日下的東漢末世的失望。

鑒賞

寥寥幾筆,即勾勒出春光明媚,鳥語花香,一派欣欣向榮的自然風貌,既表達了對歸田生活的向往,同時也暗寓對官場齷齪的厭惡。寄情於景,情景交融,語言清新,優美生動,曆來深受人們愛賞。《歸田賦》作為迄今最成功的抒情小賦,在賦體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代表了自西漢末葉以來賦體革新轉變的最高成就,基本結束了大賦為主流的創作時代,而開辟了靈巧自如的小賦的新時期,使賦這種文學形式得以繼續活躍發展。

從此以後,特別是經魏晉到唐宋,雖幾經演化,但無論是散韻、騷韻、俳體、文體,有成就的作家大多循此路徑抒情述誌、詠物敘事,豐富了文苑。

創作背景

此賦作於漢順帝永和三年(138年)於河間相任上乞骸骨時。由於深感閹豎當道,朝政日非,豪強肆虐,綱紀全失,自己既俟河清乎未期,又無明略以佐時 ,使他從《思玄賦》所宣泄的精神反抗中頓悟到“徒臨川以羨魚 ,不如退而織網”,於是決心 超塵埃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影響

張衡的大多數作品都表現出對現實的否定與批評。他探討人生玄妙哲理,也探尋合於自己理想與性格的生活空間。於是,田園的環境、心境,恰與官場、仕途形成對比。《歸田賦》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語言運用,也同他所展現的內容相稱。作者一反《思玄賦》等作品中的藝術表現習慣,此賦篇幅短小,語言清新自然。與作品所展現的環境、心情渾然一體。

這些特點使《歸田賦》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描寫田園隱居樂趣的作品,同時,它也是漢代第一篇比較成熟的駢體賦。無論從張衡的全部創作看,還是從漢賦的發展過程看,《歸田賦》都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