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的大多數作品都表現出對現實的否定與批評。他探討人生玄妙哲理,也探尋合於自己理想與性格的生活空間。於是,田園的環境、心境,恰與官場、仕途形成對比。《歸田賦》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語言運用,也同他所展現的內容相稱。作者一反《思玄賦》等作品中的藝術表現習慣,此賦篇幅短小,語言清新自然。與作品所展現的環境、心情渾然一體。這些特點使《歸田賦》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描寫田園隱居樂趣的作品,同時,它也是漢代第一篇比較成熟的駢體賦。無論從張衡的全部創作看,還是從漢賦的發展過程看,《歸田賦》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縱觀張衡的述誌賦,《思玄賦》和《歸田賦》盡管表現手示有別,但其精神實質是一致的。賦中寫遊仙,寫歸田,這些描寫都是用以排遣精神上的苦悶,並不是真的以隱逸為歸宿。賦家身在仕途,但卻蔑棄功名,不為官場的勾心鬥角所困擾,而是向往閑逸,追求人身的自由,這就是《思玄賦》和《歸田賦》共同的心理根源。
張衡的《歸田賦》可謂散體抒情小賦的先驅。這之後東漢末年趙壹的《刺世疾邪賦》、禰衡的《鸚鵡賦》、三國西晉時期王粲的《登樓賦》、曹植的《洛神賦》、向秀的《思舊賦》、陶淵明的《悲士不遇賦》,以至具有同樣特點的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劉伶的《酒德頌》、阮籍的《大人先生傳》相繼問世,把賦從僵死滯重的困境中解救出來,開辟了一塊具有生命力的新天地。當然,《歸田賦》給後代影響最大、最直接的要算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了。可以說《歸去來兮辭》在構思、命意、手法上都直接受《歸田賦》的啟示,隻不過寫得比它更成熟、更深刻、更成功、更富有個性化和文學色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