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池春·壯歲從戎

[宋代] 陸遊 [简体]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陣雲高、狼烽夜舉。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笑儒冠、自來多誤。
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漫悲歌、傷懷吊古。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歎流年、又成虛度。

標簽: 愛國,豪放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壯年從軍,曾經有一口氣吞下敵人的豪邁氣魄。濃重的雲層高掛在天上。原來是烽火狼煙點著了。紅潤的麵龐、頭發烏黑(的年輕人),捧著雕飾精美的戈向西去戍邊。譏笑自古以來的儒生大多耽誤了寶貴的青春時光。
上陣殺敵、建功立業的夢想已經破滅,卻隻能在吳楚大地上泛一葉扁舟。漫自悲歌,傷心地憑吊古人。煙波浩渺無際,邊關到底在何處?感歎年華又被虛度了。

注釋
謝池春:詞牌名,又名“風中柳”、“玉蓮花”等。
虜”:古代對北方外族的蔑視的稱呼。
陣雲:濃重厚積形似戰陣的雲層。
狼烽:烽火。古代邊疆燒狼糞生煙以報警,所以稱狼煙。
戍:守邊的意思。
儒冠:儒生冠帽,後來指儒生。
流年:流逝的歲月,年華。

賞析

上片寫詞人過往的軍旅生涯及感歎。“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陣雲高、狼煙夜舉。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這幾句是詞人對南鄭生活的回憶。他那時是多麽地意氣風發,胸中懷抱著收複西北的淩雲壯誌,一身戎裝,手持劍戈,乘馬於胯下,隨軍止宿,氣吞殘虜。字裏行間洋溢著一股豪氣,頗能振奮人心。

但接著詞急轉直下:“笑儒冠自來多誤。”這一句化用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而來,感歎自已被儒家忠孝報國的思想所誤,一生懷抱此誌,卻時至暮年仍舊一事無成。看上去,詞人有悔意,悔恨自己不該學習儒家思想,執著於仕進報國,但實是對“壯歲從戎”的生活不再的哀歎。

創作背景

南宋幹道八年(1172年)二月。詞人任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下的幹辦公事兼檢法官。但到了十月,王炎被召還,幕府遭解散,詞人轉任成都。這不到一年的南鄭生活,成了他一生中最為懷念的時光,這首詞便是詞人為追懷這段經曆而作。

參考資料:
1、(清)朱孝臧編選;王思熠主編.宋詞三百首全解: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09:第3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