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呈館中諸公

[明代] 高啟 [简体]

新煙著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誇。
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盧女門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詔,擬沽春酒醉京華。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樹樹楊柳披拂著新火的輕煙,沿隨著官牆透迤蜿蜒;杏仁麥粥香氣溢散,家家戶戶互相饋送,一片騰歡。
都城南京的城郭四周,舉目但見無盡的青山;節逢清明,更令客子無不把家鄉深深懷念。
看那卞壺祠邊春草迷亂,莫愁女的故居前已被落花鋪滿。
幸虧還有館中諸公共同作伴,不妨打來美酒痛醉一番。

注釋
館中諸公:即史館中一同修史的宋濂、王禕、朱右等十六人。館:指翰林院國史編修館。
新煙,古時風俗,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禁火冷食,次日重新生火,故曰新煙。禁垣(yuán):皇宮的圍牆。
杏酪(lào):傳統習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麥為酪,搗杏仁作粥。
白下:南京的別稱。
卞(biàn)侯:卞侯即晉朝的卞壺。他曾任尚書令,後來在討伐蘇峻的叛亂中戰死,被埋葬於白下。

創作背景

詩人高啟於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在南京與宋濂等人編修《元史》始成,其正值清明時節,詩人與翰林同官唱和玩樂,寫下了這首詩。創作背景

參考資料:
1、侯書生,遲月荃編著.領導幹部古詩觀止:紅旗出版社,2013.12:第213頁
2、楊鐮等主編.中國文學通典:詩歌通典: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版:第466頁
賞析

清明節,舊時風俗為人們掃基祭祖的日子,所以最易觸發客居在外的遊子的鄉思。這首詩所抒寫的心情也大抵如此,隻是它表現得特別含蓄委婉、曲折隱微,在高啟的律詩中又是一種格調。

“清明無客不思家”,既曰“無客不”,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在內。不過,全詩直接抒寫思家之情語,僅此一句,其餘則著力描寫最物,如垂柳、杏酪、青山、芳草、落花等,可謂色彩繽紛,明麗如畫,甚至有畫所難到者。但這一切,似並未使作者陶醉,從而消釋其思家之情,相反地,見景生情,反而更襯托、引發了他的思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