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舊時風俗為人們掃基祭祖的日子,所以最易觸發客居在外的遊子的鄉思。這首詩所抒寫的心情也大抵如此,隻是它表現得特別含蓄委婉、曲折隱微,在高啟的律詩中又是一種格調。
“清明無客不思家”,既曰“無客不”,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在內。不過,全詩直接抒寫思家之情語,僅此一句,其餘則著力描寫最物,如垂柳、杏酪、青山、芳草、落花等,可謂色彩繽紛,明麗如畫,甚至有畫所難到者。但這一切,似並未使作者陶醉,從而消釋其思家之情,相反地,見景生情,反而更襯托、引發了他的思鄉情。
官牆外的垂柳,絲絲弄碧,新煙縈繞;人家所精心製作的杏酪,散發出陣陣的芳香。這風光節物無不在告訴作者清明節的到來,自然也會喚起他往歲在家鄉與家人共度佳節的種種回憶。這一來,客居青山環繞的京師金陵的作者,自然便思念起家鄉來了。
“卞侯墓下迷芳草,盧女門前映落花”,五、六兩句,意更深曲複雜。迷芳草,芳草萋萋,一片淒迷,化用《楚辭·招胞士》語:“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婆婆。”已寓有思歸之意。而作者偏又以芳草與卞侯墓並置,以落花與莫愁女映照,似更富有富貴難久恃,盛時難長留的感慨。
作者來京前曾寫道:“北山恐起移文誚,東觀慚叨論議名。”(《被詔將赴京師禦別親友》)於《赴京道中逢還鄉友》詩中又曾寫道:“我去君卻歸,相逢立途次。欲寄故鄉言,先詢上京事。”對自己來京任職內心顯然已有矛盾和疑慮。加之寫罷此詩後僅四個月,朱元璋召見作者,麵授戶部侍郎,他卻固辭不受,遂被放還。因而,在他的思家之情中交織有上述的感慨,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也正是因此,他才寫出了末尾兩句的強自寬慰之詞:幸而有幾位同院的故友,可與沽酒共飲,一醉京華。其意正是針對暗含於上述節物風光描寫中的寡歡、不幸心情而言,而“醉京華”之“醉”,也是為了譴悶寬懷而醉,而非緣歡快而取醉。
- 參考資料:
- 1、周嘯天主編.元明清名詩鑒賞: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2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