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飛蓋相追。貪向花間醉玉卮。
誰知閑憑闌幹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一點滄洲白鷺飛。
譯文
西湖的美麗有誰能夠了解呢?任何時候都是美景。車馬載著遊客翩翩而至,人們在花間飲酒,用醉眼觀景,直至盡興方歸。
誰知道隨意站立在那水氣交錯的迷離之中,綠草斜陽正美。水波幽遠,煙霧飄渺,白鷺飛來,仿佛水濱之間隻有一點。
注釋
采桑子:詞牌名,又名“醜奴兒令”、“羅敷豔歌”、“羅敷媚”。四十四字,前後片各三平韻。
飛蓋相追:化用曹植《公讌》詩:“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隨。”蓋:車篷;飛蓋指奔馳的馬車。
玉卮:玉做的杯子。卮:飲酒的圓形器皿。
闌幹:“闌幹”最早指一種竹子木頭或者其他東西編織的一種遮擋物。後來就引申為縱橫交錯的樣子,這裏指水氣交錯的樣子。
暉:陽光。
滄洲:水邊的陸地。
詩人通過動靜交錯,以動顯靜的寫法描繪西湖一年四季,各個時節美景不同,遊人絡繹不絕的美景,下片詩人描繪了西湖黃昏的時刻倚欄向西天遠眺,單間芳草斜陽,一片瑰麗;水遠煙微,引人遐想遠的畫麵躍然紙上。也表達做人最愛黃昏時刻的西湖。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空靈淡遠的風景畫,美不勝收,清新可愛,令人留連忘返。。
歐陽修特意遊覽西湖,於暮春敗景,歌散人去之處發現了特殊的美感與韻味。 作為西湖的老熟客,作者就在該篇用審美的語言把西湖的好處給介紹出來。
此詞作於歐陽修晚年,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歐陽修定居潁州。並與梅堯臣相約,買田於潁,以便日後退居。數年後,終於以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致仕,得以如願歸居潁州。幾次遊覽後,創作了十首《采桑子》。這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