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複鼓。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複鼓。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讚歎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麵前!”伯牙彈琴時,心裏想到寬廣的江河,鍾子期讚歎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江河在我麵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什麽,鍾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鍾子期去世後,伯牙就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能理解他心意的人了。
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春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伯牙,隨成連先生學古琴。他掌握了各種演奏技巧,但是老師感到他演奏時,常常是理解不深,單純地把音符奏出來而已,少了點神韻,不能引起欣賞者的共鳴。老師想把他培養成一位真正的藝術家,有一天,成連先生對伯牙說:“我的老師方子春,居住在東海,他能傳授培養人情趣的方法。我帶你前去,讓他給你講講,能夠大大提高你的藝術水平。”於是師徒兩人備了幹糧,駕船出發。
到了東海蓬萊山後,成連先生對伯牙說:“你留在這裏練琴,我去尋師父。”說罷,就搖船漸漸遠離。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裏,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麵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絕弦”是交結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傳至今並給人曆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的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