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谘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譯文
春天還沒有過去,微風細細,柳枝斜斜隨之起舞。試著登上超然台遠遠眺望,護城河內半滿的春水微微閃動,滿城處處春花明豔,迷迷蒙蒙的細雨飄散在城中,千家萬戶皆看不真切。
寒食節過後,酒醒反而因思鄉而歎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麵前思念故鄉了,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采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啊。
注釋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憶江南”。
超然台:築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壕:護城河。
寒食:節令。舊時清明前一天(一說二天)為寒食節。
谘嗟:歎息、慨歎。
故國:這裏指故鄉、故園。
新火:唐宋習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節後另取榆柳之火稱“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台,並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作。這首豪邁與婉約相兼的詞,通過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複雜變化,表達了詞人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
詞的上片寫登台時所見暮春時節的郊外景色。
這首詞為雙調,比原來的單調的《望江南》增加了一疊。上片寫登台時所見景象,包括三個層次。
此詞作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暮春。蘇軾《超然台記》謂:“移守膠西,處之期年。園之北,因城以為台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誌焉。”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