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

康海(1475--1540)中國明代文學家。字德涵,號對山、沜東漁父,陝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狀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時宦官劉瑾敗,因名列瑾黨而免官。以詩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詩文集《對山集》、雜劇《中山狼》、散曲集《沜東樂府》等。

人物生平

康海(1475~1540)字德涵,號對山、沜東漁父,西安府武功縣人(今陝西省武功縣武功鎮滸西莊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十一年(1475)六月二十日,死於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十二月十四日,享年66歲。

康海自幼機敏,童年事邑人馮寅為蒙師,習小學,“凡灑掃應對之屬”,馮出仕後,又入關中理學名家習毛詩。成化二十二年,其父康鏞從平陽知府任上歸田,嚐為之講授古今賢聖掌故,期其效法。父退,海嬉戲如忘,父怒欲捶楚,問所授,海從容複述無可責。

主要成就

《中山狼》
康海的出名,主要因為他寫過一部雜劇《中山狼》。《中山狼》雜劇是根據明人馬中錫的寓言體小說《中山狼傳》改編而成,四折,寫東郭先生冒險救子中山狼,使它逃過了趙簡子的獵殺。中山狼脫險後,恩將仇報,反欲吃掉東郭先生。東郭先生大恐,幸遇杖藜老人,將狼騙進書囊殺死。作品流露了對當政的統治集團人物的不滿。

第四折中杖藜老人說:“那世上負恩的好不多也!那負君的受了朝廷大俸大祿,不幹得一些兒事,使著他的奸邪貪佞,誤國殃民,把鐵桶般的江山敗壞不可收拾。”詞鋒顯然是有所指的。舊傳此劇為影射李夢陽負恩而作,明沈德符《顧曲雜言》說:“填詞出才人餘技,本遊戲筆墨間耳,然亦有寓意譏訕者。如……康對山之《中山狼》,則指李崆峒。”此劇關目曲致,曲文自然樸質。劇中狼、老牛、老杏開腔說話,情態逼真,帶有童話色彩。

評價

前七子的文學主張和創作實踐都有現實意義,但由於過分強調複古,文學的創造性顯得不足,有的甚至淪為“高處是古人影子耳,其下者已落近代之口”,給文壇帶來新的流弊。

作者的詩
上一頁1 / 1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