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僑第一次獻琴,琴雖好卻遭到貶抑被退了回來。琴不僅是“良桐”所製,而且“金聲而玉應”,材質、音質俱佳,因此製作者對它的評價是“天下之美”。雖然如此,這架琴經過太常寺主管人的手,又經優秀樂師們的鑒定,終被退回,而理由隻有“弗古”二字。這樣的理由是很可笑的。
工之僑第二次獻琴,因為琴經過偽裝,又是由貴人獻上,竟得到極高的評價。文章比較詳細地敘述工之僑偽裝古琴的經過,先請漆工繪製“斷紋”,再請刻字工匠刻上“古窾”,然後裝在匣子裏埋在地下,過了一年才拿出來。這說明工之僑把這件事做得很精心。獻琴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不直接去獻,而“抱以適市”,讓別人重價買了去獻,結果真的得到了極高的評價,成了“希世之珍”。
表麵上看寫的是琴的遭遇,實際上是寫人。作者借工之僑偽造古琴試探索世風的機智,諷刺了元末一幫缺乏見識,不重真才實學而隻重虛名的虛偽之人,其寓意是十分鮮明而深刻的。
文中“弗古,還之”與“世之珍也”的對比,很好地表現了當時敗壞的社會風氣,進一步諷刺了鼓勵人們弄虛作假的封建統治者。人們不要一昧地追求新事物,被事物的外表所吸引,而不在乎事物的內在。
- 參考資料:
- 1、劉基 .鬱離子 :1993 ,中國古籍出版社 .
- 2、劉基 .鬱離子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9 .
- 3、呂立漢 .國學經典叢書—鬱離子 :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6 .唐漢 .鬱離子:傳世智慧大全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