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綠》譯文及注釋

譯文
整天在外采藎草,采了一捧還不到。我的頭發亂蓬蓬,趕快回家洗沐好。
整天在外采蓼藍,一衣兜也沒采滿。本來說好五天歸,過了六天不回還。
此人外出去狩獵,我就為他裝弓箭。此人外出去垂釣,我就為他理好線。
他所釣的是什麽?鯿魚鰱魚真不錯。鯿魚鰱魚真不錯,竟然釣到這麽多。

注釋
綠(lù):通“菉”,草名,即藎草,又名王芻(chú),一年生草本,汁可以染黃。
終朝(zhāo):終日。一說整個早晨。
匊(jū):同“掬”,兩手合捧。
曲局:彎曲,指頭發彎曲蓬亂。
薄言:語助詞。歸沐:回家洗頭發。
藍:草名。此指蓼藍,可作染青藍色的染料。
襜(chān):護裙,田間采集時可用以兜物。《毛傳》:“衣蔽前謂之襜”,即今俗稱之圍裙。
五日:五天,並非確指。《鄭箋》解為“五月之日”。期:約定的時間。
六日:六天,並非確指。《鄭箋》解為“六月之日”。詹:至,來到。
之子:此子。狩:打獵。
韔(chànɡ):弓袋,此處用作動詞,是說將弓裝入弓袋。
綸:釣絲。此處作動詞,即整理絲繩的意思。
維何:是什麽。維,是。
魴(fáng):鯿魚。鱮(xù):鰱魚。
觀者:此指釣的魚眾多。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此引申之義,物多而後可觀,故曰:觀,多也。”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555-557
2、薑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498-499

原文《采綠》

[先秦] 佚名

終朝采綠,不盈一匊。予發曲局,薄言歸沐。

終朝采藍,不盈一襜。五日為期,六日不詹。

之子於狩,言韔其弓。之子於釣,言綸之繩。

其釣維何?維魴及鱮。維魴及鱮,薄言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