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召南·野有死麕

[先秦] 佚名 [简体]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標簽: 愛情
譯文及注釋

直譯
一頭死鹿在荒野,白茅縷縷將它包。有位少女春心蕩,小夥追著來調笑。
林中叢生小樹木,荒野有隻小死鹿。白茅捆紮獻給誰?有位少女顏如玉。
“慢慢來啊少慌張!不要動我圍裙響!別惹狗兒叫汪汪 !”

意譯
野地死了香獐子,白茅包裹才得體。少女懷春心不已,美男善誘情意起。
林中樸樕無人理,野地死鹿還施禮。白茅包裹埋地裏,少女如玉屬意你。
緩脫裙衣是何企,別碰腰帶對不起。莫使狗兒叫不已,少女今生跟定你。

鑒賞:是一首純真的情歌

(1)男子小心翼翼用白茅包好剛打到的獐子,懷著坎坷不安的心情送給心愛的女子,並稱女孩就像這白茅一樣純潔美麗。

(2)二人親熱時女孩不好意思讓他不要太粗魯,以免招來人旁觀的細節說明兩位古代男女青年對待戀愛的方式是自然、直接、主動,對待戀愛的態度是真誠大方,樸實率真,不矯揉造作,女生還帶著年輕的嬌羞。

(3)獐和鹿,都是古人求親的時候必備的禮聘之物,詩中引用這獐和鹿含義深刻。

詩經是收錄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篇,當時社會正處於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禮教尚未形成,社會風氣較開放,古代男女對性的態度不像後世般受禮教禁錮,所以男女表達愛情還是比較大膽,直接的。談情說愛、男歡女愛是人純真性情的流入,不能言其淫豔、不符禮義廉恥。

賞析

主題鑒賞之一:情詩說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前兩句是起興,即用白茅把死麕包起來,表示珍惜,興起下文“有女如玉”,表示要好好愛惜。根據《易》:“老夫得其女妻。

老婦得其士夫”;《國語》:“罷士無伍,罷女無家”;以及《列子》:“思士不妻而感,思女不夫而孕”;和《荀子》:“婦人莫不顧得以為夫,處女莫不顧得以為士”,可知古時女子未嫁稱女,男子未娶稱士,吉為美、善之意,“吉士”為英勇的男子,與下文的“有女如玉”相對。懷春,比喻女子已到了適婚的年齡,渴望結婚。這章的意思是說有一個英勇的男子從野外用白茅把殺死的麕包起來,送給自己喜歡的女子,向她求婚。

創作背景

相傳中國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野有死麕》以它鮮明直麵謳歌愛情的主題而顯得極其可貴。

參考資料:
1、馬祖熙,等66人.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45
鑒賞:用“樸樕”聯綿詞之闡釋及其意義

《野有死麕》中鄭“樸樕”是聯綿詞,也可寫成“樸遬”。毛傳釋“樸樕”為“小木”,徐鍇《說文解字係傳》解釋為“小樕樹”。

“樸樕”有兩個引申義:短小,叢生;前者見《漢書·息夫躬傳》顏師古注,後者見《爾雅·釋木》邢昺疏。“樸樕”一字除可異寫為“樸遬”外,其聲變化,而意義基本保持不變鄭,還有“扶蘇”、“扶胥”等分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