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樓夕望招客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複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

標簽: 夏天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晚上在江樓上向東望去,海天相連,一片茫茫;山川形勢,又闊又長。
城的四周亮起了萬家燈火,一道銀河映入水的中央。
晴天時,風吹古樹,瑟瑟作響,好像是在下雨一般;夏夜裏,月光撒滿了平地,就跟秋霜一樣。
能不能到江樓來消消暑氣?比起您的茅屋,的確要更加清涼。

注釋
江樓:杭州城東樓,又叫“望潮樓”或“望海樓”,也叫“東樓”。
四畔:四邊。
星河:銀河,也叫天河。
晴天雨:風吹古木,颯颯作響,像雨聲一般,但天空卻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平沙:平地。
夏夜霜:月照平沙,潔白似霜,但卻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
就:近,到。
消暑:消除暑氣。
較:又作“校”。

賞析

詩人寫出了黃昏時站在樓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華景色。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複長一首句寫仲夏之夜,登上江樓,極目遠眺,海天暮色“茫茫”一片,寫出海上夜色。次句推展畫麵,山川形勢,氣象壯闊。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一次聯潑墨揮灑,江城萬家燈火四麵閃爍天際銀河倒映在江心。同首聯所寫海天茫茫、山高水闊,相互輝映。都是“夕望”之景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腹聯使用了“晴天雨"、“夏夜霜"兩個形象比喻。前者將風吹古木樹葉的蕭瑟聲同雨聲聯係,說明酷似雨聲;後者將皓月臨照平沙的銀白色同霜色比並說明形如秋霜。以強烈的主觀想象把互相矛盾的自然現象通過藝術的對接,合情合理,使景色透射出一股清涼氣息。

能就江樓銷暑否?比君茅舍校清涼尾聯以問答的形式,以江樓茅舍消暑“校清涼”親切、詼諧,因口吻而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創作背景

《江樓夕望招客》寫於於公元823年(唐穆宗長慶三年)夏天。當時,詩人在任杭州刺史,在一次招朋友夜晚飲酒時,詩人從樓上看到了杭州城外的景色,便產生了靈感,寫下了這篇即興之作。

參考資料:
1、張黔、呂靜平.白居易詩賞讀.北京:線裝書局,2007: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