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拂拭殘碑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豈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辜,堪恨更堪悲,風波獄。
豈不念,疆圻蹙;豈不念,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複。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標簽: 豪放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拂拭去殘碑上的塵土,當年石刻的宋高宗信托嶽飛時的詔書還可依稀辨讀,令人感慨萬分地是,皇帝當初對嶽飛是何等的器重,後來又為什麽那樣的殘酷,難道是功高震主就身當該死,可惜事過境遷高宗依托嶽飛的詔書難贖慘殺嶽飛的罪惡,最令人感到可恨可悲而又極為無理的是,秦檜等人一手製造的殺害嶽飛的風波亭冤獄。


宋朝的皇帝啊!難道你就不想疆土在逐日散失,難道你就不思念徽欽被俘而去的奇恥大辱,然而徽宗欽宗真正返回之後,趙構的帝位又怎能相屬,千年萬代的人們啊再不要說不該南渡偏安一隅,當時的趙構啊自己就怕把中原收複,可笑地是區區一個秦檜又有多少能耐,隻是他迎合了趙構的心意而已。

賞析

詞的上片直接點題,夾敘夾議,主要通過史實,引發人們對嶽飛蒙冤受屈產生憤慨。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起首從敘事起,引出以下直至終篇的慷慨。殘碑的發掘出土,以鐵的事實證明高宗當年褒獎嶽飛千真萬確。這便是“倚飛何重”的證據,可後來為什麽又把嶽飛殘酷地殺害了呢?

“豈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詞人舉古來不合理之事相對照,以見嶽飛之冤。

“最無辜、堪恨又堪悲,風波獄。”末二句歸結到“後來何酷”的事實。上闋略敘事實,深致感歎,於感歎中連發三層疑議,層層緊逼,引起無限激憤,自然導入下片對事理的分析。

下片剖析嶽飛被殺的原因。

“豈不念,封疆蹙;豈不念,徽欽辱。”豈不念國家的疆界在敵人侵略下日漸縮小,豈不念徽欽二帝被俘的恥辱。這本不成問題的,作為問題提出來,正在於它出於尋常事理之外,那隻能是別有用心了。

創作背景

《詞苑叢讀》引《詞統》記載:有人掘地,發現了宋高宗賜給嶽飛的詔書的刻石。文征明讀了,認為抗金名將嶽飛被殺害是“最無辜、堪恨又堪悲”的冤案,指出嶽飛被害的原因,是宋高宗怕中原恢複,徽宗、欽宗皇帝回來,自己的帝位不保。文征明不禁感慨盈懷,寫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楊光治.曆代好詞評析:花城出版社,1995年4月:第2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