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唐代] 李白 [简体]

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山 一作:曉)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標簽: 秋天,懷古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江邊的城池好像在畫中一樣美麗,山色漸晚,我登上謝朓樓遠眺晴空。
兩條江之間,一潭湖水像一麵明亮的鏡子;鳳凰橋和濟川橋好似落入人間的彩虹。
村落間泛起的薄薄寒煙繚繞於橘柚間,深秋時節梧桐已是枯黃衰老之像。
除了我還有誰會想著到謝朓北樓來,迎著蕭颯的秋風,懷念謝先生呢?

注釋
謝朓北樓:即謝朓樓,為南朝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故址在陵陽山頂,是宣城的登覽勝地。謝朓是李白很佩服的詩人。
江城:泛指水邊的城,這裏指宣城。唐代江南地區的方言,無論大水小水都稱之為“江”。

賞析

謝眺北樓是南齊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又名謝公樓,唐時改名疊嶂樓,是宣城登覽的勝地。宣城處於山環水抱之中,陵陽山岡巒盤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縈回映帶著整個城郊,真是“鳥去鳥來山色裏,人歌人哭水聲中”(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這詩作於天寶十三載(754),這年中秋節後,李白從金陵再度來到了宣城。

“江城如畫裏,山曉望晴空。”首聯是說,江邊的城池好像在畫中一樣美麗,山色漸晚,我登上謝眺樓遠眺晴空。一個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詩人獨自登上了謝公樓。嵐光山影,是如此的明淨!憑高俯瞰,這“江城”簡直是在畫圖中似的。開頭兩句,詩人把他登覽時所見景色概括的寫了出來,總攝全篇,一下子就把讀者深深吸引住,一同進入詩的意境中去了。這就是李白常用的“開門見山”的表現手法。

創作背景

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應與《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相近,在安史之亂爆發前不久。公元753年(天寶十二載)與公元754年(天寶十三載)的秋天,李白兩度來到宣城,此詩當作於公元753年或754年的中秋節後。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93-794
2、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332-333
3、裴 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407-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