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皎皎

[兩漢] 佚名 [简体]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標簽: 月亮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明月如此的皎潔明亮,照亮了我羅製的床幃。
夜裏心中惆悵無法入睡,披衣而起在空屋內徘徊。
客居在外雖然有趣,但是怎比得上早日回家呢。
走出房門如自在月下彷徨,滿心愁苦應該告訴誰呢?
伸頸遠望還是隻能回到房間,止不住的淚水打濕了衣裳。

注釋
皎:本義是潔白明亮。此處用引申義,為光照耀的意思。
羅床幃:指用羅製成的床帳。
寐:入睡。
攬衣:猶言“披衣”,“穿衣”。攬,取。
客:這裏指詩人自己。
旋歸;回歸,歸家。旋,轉。
彷徨:徘徊的意思。
告:把話說給別人聽。
引領:伸著脖子遠望。
裳(cháng)衣:一作“衣裳”。裳,下衣,指古人穿的遮蔽下體的衣裙,男女都穿。

創作背景

這是反映遊子思婦的相思之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時代背景有多種說法。宇文所安認為中國早期詩歌是一個複製係統,找不到“古詩”早於建安時期的確鑿證據。今人一般認為它並不是一時一人之作,它所產生的年代應當在東漢獻帝建安之前的幾十年間。

參考資料:
1、蕭 統.文選(套裝共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343
2、徐中玉 金啟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237
賞析

此詩通過皎皎明月抒發主人公的愁思。其主題有兩種解讀:的說塑造了的個久客異鄉、愁思輾轉、夜不能寐的遊子形象;的說刻畫了的個獨守空閨、愁思難寐、徘徊輾轉的閨中女子形象。全詩充分運用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主人公豐富複雜的情感是通過人物的自我意識活動以及由意識而誘發的行動來表現的,具有文學的形象性,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的起,富有抒情詩的特質。

按第的種說法,此詩為遊子思鄉之作。

遊子的鄉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靜,那千裏與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羈旅人的思緒。謝莊《月賦》曰:“隔千裏兮共明月。”李白《靜夜思》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對於這首無名氏古詩中的主人公來說,同樣是這種情緒。“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當他開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潔時,也許是興奮的讚賞的。銀色的清輝透過輕薄透光的羅帳,照著這位擁衾而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