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長憶西山

[宋代] 潘閬 [简体]

長憶西山,靈隱寺前三竺後,冷泉亭上舊曾遊,三伏似清秋。
白猿時見攀高樹,長嘯一聲何處去?別來幾向畫闌看,終是欠峰巒!

標簽: 寫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常常回憶靈隱山的風光,那裏的靈隱寺、天竺山、冷泉停我都曾經遊覽過。山裏氣候宜人,就算是三伏天也如清秋般涼爽。
時常看見白猿攀上高樹,長嘯一聲便不見了蹤影。告別西山之後,我曾多次將所見美景畫下來,但始終覺得畫中峰巒不如實景美麗。

注釋
酒泉子:詞牌名, 原為唐教坊曲。有二體:一見於敦煌曲子詞,雙調四十九字。宋代潘閬依之,因憶西湖風景而作,故一名《憶餘杭》。一多見於《花間集》,自四十字至四十五字,句法用韻彼此大同小異。此二體均以平韻為主,間入仄韻。
西山:即靈隱山,一名武林山。上有北高峰。
三竺: 山名。有上竺、中竺、下竺之分,各建有寺。
冷泉亭:唐時建,在飛來峰下 石門澗旁。幾行遊,一作“舊曾遊”。

創作背景

本首詞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潘閬曾寓居錢塘(杭州),宋真宗時,潘閬起複為官,後來沒有再回杭州。他“長憶”而唱《酒泉子》,當是這時期的詞作。

參考資料:
1、梅重著. 西湖名人[M].2007 ,41.
2、陳器之主編. 曆代詩詞曲千首精譯 下[M].1998 ,852.
賞析

這首詞寫對杭州西山的回憶。上片以“三伏似清秋"寫出靈隱寺、玲泉亭古木參天,涼爽宜人;下片以白猿攀樹,長嘯遠去,寫靈隱山冷清幽靜,最後以畫不如真景,反襯靈隱山峰巒之美。該詞詞意含蓄沉穩,繪景采用白描、想像和反襯等表現手法,清幽神奇,自然美感。

“長憶西山”,起句點明題旨,然後直接進入回憶。“靈隱寺前三竺後”句用兩個地名詞和兩個方位詞,帶出了寺前山後的一切風景點。後來蘇軾《靈隱前一首贈唐林夫》詩用“靈隱前,天竺後,兩澗春淙一靈鷲”來寫此間景物,便是脫胎於潘閬的。“冷泉亭上舊曾遊”,冷泉在靈隱寺前。上句是遠景大景,這句是近景小景;在展現了廣闊的背景以後,再專門回味遊覽冷泉這一名勝時的情形,自然也有舉一點以見全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