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月

[唐代] 李白 [简体]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望邊邑 一作:望邊色)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雲海之間。
浩蕩長風掠過萬裏關山,來到戍邊將士駐守的邊關。
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
這些曆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
戍守的士卒眼望著邊城,那盼望歸家的麵容多麽淒苦悲哀!
當此家中高樓上的將士妻子,哀愁歎息,大概也沒停歇。

注釋
關山月: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多抒離別哀傷之情。
天山:即祁連山。在今甘肅、新疆之間,連綿數幹裏。因漢時匈奴稱”天“為”祁連“,所以祁連山也叫做天山。
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此二句謂秋風自西方吹來,吹過玉門關。
下:指出兵。白登:今山西大同東有白登山。漢高祖劉邦領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圍困了七天。胡:此指吐蕃。

賞析

《關山月》 是漢代樂府歌曲之一,屬於 “鼓角橫吹曲”,是當時守邊將士經常在馬上奏唱的。李白這首詩在內容上仍繼承古樂府,但筆法獨到,翻古意而又有所創新。詩人抒寫了古代邊防戰士的艱難困苦,譴責非正義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借以影射批判唐代統治階級的窮兵黷武,表現了反對侵略戰爭的主題。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四句尤如影視文學的蒙太奇手法,將“詩題”一一化出。“關”“山”“月”三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係的詩的物象,奠定了全詩邊塞苦寒的蒼涼基調。“月”,出於天山雲霧間,一派雲海蒼茫、氣勢磅礴、雄偉壯闊的景象。“風”,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風,猶如虎嘯狼嗥,吹遍玉門關內關外,氣勢多麽龐大,異域何其粗獷。詩人巧借“長風”把“關”與“月”有機地聯係在一起。

創作背景

本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這首詩是李白在看見征戰的場景後歎息征戰之士的苦辛和後方思婦的愁苦時所作。

參考資料:
1、裴 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342-344
2、餘恕誠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