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為米折腰

[宋代] 蘇軾 [简体]

陶淵明賦《歸去來》,有其詞而無其聲。餘治東坡,築雪堂於上。人俱笑其陋,獨鄱陽董毅夫過而悅之,有卜鄰之意。乃取《歸去來》詞,稍加檃括,使就聲律,以遺毅夫。 使家童歌之,時相從於東坡,釋耒而和之,扣牛角而為之節,不亦樂乎?

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歸去來,誰不遣君歸。覺從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稚。嗟舊菊都荒,新鬆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閉柴扉。策杖看孤雲暮鴻飛。雲出無心,鳥倦知還,本非有意。
噫!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穀流春水。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內複幾時。不自覺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誰計。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誌。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

標簽: 田園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陶淵明寫《歸去來兮辭》,文章有詞句而沒有配聲律。我在東坡置地之後,在坡上麵建築了雪堂。人們都笑話雪堂簡陋,隻有鄱陽人董毅夫過訪覺得很喜歡,並有為鄰的打算。於是拿來取《歸去來兮辭》,稍微加以檃括,使它符合聲律,用以贈送給董毅夫。

讓家中僮仆歌唱,當時僮仆跟隨我在東坡上,我放下農具與他唱和,敲擊牛角為他打節拍,不是很快樂嗎?
為了生存而委屈自己,為了追求而離開家庭,身體和內心都已疲憊不堪。回去吧,誰不想我回家呢。我感到從前的生活都不是現在所期盼的。路旁白露尚未幹。行人指給我回家的路,門前有嬉笑的孩童。曾經種植的菊田已經荒蕪,原先年輕的鬆樹已經悄悄衰老,不得不感歎我如今已和它們一樣。隻有小窗容我駐足,關緊了院子的大門。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蘇軾貶官黃州時期,其題序交待了創作背景,有個叫董毅夫的人罷官東川,歸鄱陽,途經黃州,與蘇軾相聚多日,董毅夫離去時,蘇軾作此詞相贈。

參考資料:
1、陳如江.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詞.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4:106-108
賞析

此詞檃括陶淵明《歸去來辭》而成。檃括,就是就原有的文章加以剪裁改寫。此詞僅微改《歸去來辭》語句,不改其意,使之符合聲律。

此詞主旨即是“歸去來”。蘇軾之愛陶淵明,在於欣賞他的棄官歸隱。蘇軾在仕途中挫傷累累,太需要解脫,“歸去來”便是他撫慰心靈的最佳方法,逃避現實的最佳途徑。全詞從未歸以前之誤、去彼來此之急寫起,一直寫到歸來遊賞之趣,田園之樂,及家人相聚之歡,最後以隨緣自適作結,寫得周到而渾成。盡管詞意全係出自《歸去來辭》,但抒寫的是自己的懷抱,與胸中無此境界,徒以檃括為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