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場芸藿罷,東皋刈黍歸。
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
譯文
在房屋北邊的菜園鋤豆完畢,又從東邊田地裏收割黃米歸來。
在這月圓的秋夜,恰與老友王處士相遇,更有星星點點的秋螢穿梭飛舞。
注釋
處士:對有德才而不願做官隱居民間的人的敬稱。
北場:房舍北邊的場圃。
芸藿(huò):鋤豆。芸,通“耘”,指耕耘。藿,指豆葉。
東皋(gāo):房舍東邊的田地。皋,水邊高地。
刈(yì):割。
黍(shǔ):即黍子。單子葉禾本科植物,生長在北方,耐幹旱。籽實淡黃色,常用來做黃糕和釀酒。
螢:螢火蟲。
作者王績由隋入唐,詩風樸實自然,一洗齊梁華靡浮豔的舊習,在唐初詩上獨樹一幟。這首描寫田園生活情趣小詩,質樸平淡中蘊含著豐富雋永詩情。頗能代表他藝術風格。
前兩句寫農事活動歸來。北場、東皋不過泛說屋北場圃家東田野並非實指地名。“東皋”暗用陶淵明《歸去來辭》“登東皋以舒嘯”詩句點明歸隱躬耕身分。芸(通“耘”)藿就是鋤豆,它和“刈黍”一樣都是秋天農事活動。這兩句平平敘述沒有任何刻畫渲染,平淡到幾乎不見有詩。但這種隨意平淡語調和舒緩從容節奏中透露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習慣和一片蕭散自得、悠閑自如的情趣。王績歸隱生活條件優裕。
此詩為作者歸隱期間所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貞觀初年,王績棄官回鄉。他心念仕途,卻又難以顯赫發達,便歸隱田園,以琴酒詩歌自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