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三月罷,尋花去東家。
誰作送春曲,洛岸悲銅駝。
橋南多馬客,北山饒古人。
客飲杯中酒,駝悲千萬春。
生世莫徒勞,風吹盤上燭。
厭見桃株笑,銅駝夜來哭。
譯文
失意漂泊,正是三月春盡時,看花遣悶,漫步去東家。
誰來作一首送春的歌曲?讓我把洛水岸邊銅駝之悲寫一下。
橋南邊盡是騎馬遊樂的人,北山上有很多古人的墳園。
遊客暢飲著杯中的美酒,銅駝卻悲歎千年來的變遷。
生活在世上不必為名利徒然操勞,人生短暫就像風吹盤上蠟燭。
銅駝無心欣賞盛開的桃花,夜裏它在為人世短促而啼哭。
注釋
銅駝:據陸機《洛陽記》載:“銅駝街有漢鑄銅駝二枚,在宮之南四會道。頭高九尺,頭似羊,頸似馬,有肉鞍。夾道相對。”王琪注引俗語雲:“金馬門外聚群賢,銅駝陌上集少年。”曰:“言人物之盛也。”
落魄:失意的樣子。《漢書·酈食其傳》:“酈食其家貧,落魄無衣食。”應劭注曰:“落魄,誌行衰惡貌。”顏師古注曰:“落魄,失業無次也。”
尋花:出遊觀花。東家:東麵鄰家。
洛岸:洛水岸邊。
這首五言古詩共一十二句,四句一段,可分三段。詩中,藉個人升沉,體察世態炎涼,且以感物感時為體己的詩人李賀,特別以“銅駝悲”為塑造、為象征,來詠人物之衰、盛世盛時不在,以為世人處世處事之警策也。
詩中第一段四句所記,乃詩人以落魄者的身份與心情即為悲劇主角亦為精神主觀,一方麵企圖藉赴洛陽牡丹花會賞花送春以為傷痛不平之聊慰,另一方麵再藉“悲銅駝”為感時思物,並擬人體己作《銅駝悲》以為鬱悶心情之排遣,第而旨在可藉相應符號個涵曆史意蘊地形象展示來收達觀人生、達觀自然、達觀曆史、超越自我之效也。姚文燮注曰:“落魄尋花,無聊情緒,作曲送春,時去不複,致來銅駝之悲也。
錢仲聯認為此詩作於元和四年(809),其時詩人考進士受阻,返鄉過洛陽,為寬慰失意的愁苦,寫下了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