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蒸且莫歎炎方,為報秋來雁幾行。
林邑東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湯。
蒹葭淅瀝含秋霧,橘柚玲瓏透夕陽。
非是白蘋洲畔客,還將遠意問瀟湘。
譯文
你處在臨蒸,也用不著歎息身處在炎熱的南方,秋天到來時還有幾行大雁到你那裏棲息。
真正的南方,像林邑,曲折的山勢像劍戟般高聳;像牂牁,南流的水像開水一樣滾燙。
正是淅瀝的蘆葦含著秋霧的時候,也正是玲瓏的橘柚透著夕陽的色澤之際。
我雖然不是江南白蘋洲般的遊客,仍然寄上這首詩,來表達對瀟湘水邊的你的遙遠祝福。
注釋
盧衡州:名字不詳,當為出守衡州刺史的盧姓友人。衡州,今湖南衡陽市。
臨蒸:衡陽舊名,縣城東傍湘江,北背蒸水。
炎方:南方炎熱之地。
雁幾行:衡陽有回雁峰,相傳每年秋天大雁南飛至此不再南去,到第二年春天再往北飛。這裏一則勸慰盧衡州莫歎南方之炎熱,一則詢問秋來大雁來衡的景況。
林邑:古地名,治所北臨驥州,在今越南境內。
戟(jǐ):古兵囂的一種,長杆頂端裝有月牙形的利刃。
首聯點出友人在之前的來信中講了很多有關衡陽這個地方不好的牢騷話,表示難以忍受衡陽這個地方。詩人回信後告訴他不要這樣悲觀地想。秋來雁至,正好可借雁寄語。
頷聯寫出柳州地形複雜,氣候炎熱,若拿柳州與衡陽相比,環境更難以忍受,然而詩人自己都已經適應了,那麽友人就不應該再有不滿的情緒了。
頸聯寫衡陽一帶美好的景色,對偶工整,色澤明麗,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尾聯詩人引用典故,勸勉友人,回應了前文,讓人頓感詩意渾成。
此詩內含悲情而意悠境遠,首聯的“為報秋親雁幾行”和尾聯的“還將遠意問瀟湘”,均有高朗舒暢、風情搖曳之致。前四句是接來書後對柳州居地的“報”,後四句是因思念友人而對衡州一地的“問”,一“報”一“問”,正好將全詩綰合起來,最能見出作者的作意及其在句法、結構安排上的技巧。
據宋人韓醇《詁訓柳集》卷四十二考證,這首詩作於元和十一年(816)秋。當過衡州刺史的盧姓友人寫信給柳宗元,抱怨所在的衡陽氣候炎熱難耐,詩人在答詩中以柳州之惡劣勸慰身在瀟湘的友人知足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