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唐代] 韓偓 [简体]

辛夷才謝小桃發,蹋青過後寒食前,
四時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吳國地遙江接海,漢陵魂斷草連天。
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標簽: 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辛夷花剛剛凋謝,小桃花又接續開放了。三月三踏青過後,直到清明前.
三月裏的這段日子,正是四季裏最美好的時節,可是年少青春卻一去不返。
當此之時,遙遠的吳地,江流入海,長安漢家陵墓春草連天,惹人腸斷。
新愁舊恨縈繞心頭,自知無法消除,還得在鄰家酒甕旁爛醉而眠。

注釋
辛夷:一種香草。
謝:凋謝。
發:開發。
蹋青與寒食是古代的節日,寒食節在清明的前一天(一說前兩天)。
漢陵:漢陵,即西漢曆朝帝王的陵墓,在陝西成陽北原(亦稱五陵原)。
甕:酒甕。

創作背景

天佑四年(907),先後殺害唐紹宗和末代皇帝唐哀帝的地方軍閥朱溫篡唐,建國號曰“梁”。時為昭宗重臣的韓偓此前早已被排擠出唐朝,《三月》一詩,當時他晚年流寓福建所作。

參考資料:
1、李元洛.《唐詩三百首》:嶽麓書社,2013-1-1:160
賞析

韓偓的七言律詩《三月》主要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易逝,盛景不再的感慨,其中也寄寓了詩人壯誌難酬的無奈。這與詩人所處的時代不無關係。

晚唐早已沒有了盛唐的雄壯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剩下的僅有頹廢和衰弱,作為始終堅持反對朱全忠篡唐的有氣節的士人,身處這種時代,麵對危亂的時局,卻隻能無奈歎息,這首《三月》正是詩人無奈的哀歎,一方麵是借哀歎美好的初春三月來哀歎國勢頹危的晚唐王朝,另一方麵也在為自己盛年易逝,無可挽留,功業未就的現實感慨萬分,詩的結尾 “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萬般無奈的心情表露紙上,借酒消愁卻愁更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