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溪夜泊

楚人自古登臨恨,暫到愁腸已九回。
萬樹蒼煙三峽暗,滿川明月一猿哀。
殊鄉況複驚殘歲,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見江山且吟詠,不因遷謫豈能來。

標簽: 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楚人自來喜愛登高,抒發心中的煩悶。我才到這裏,也覺得憂愁難忍。
莽莽蒼蒼的樹木,終日不散的煙雲,使三峽顯得陰霾沉沉。開闊的江麵,明月高懸,不時傳來猿猴的悲鳴。
遠離故鄉,又逢歲暮年關,怎不叫人心驚。要想安慰孤獨的靈魂,最好還是開懷痛飲。
閑來信步漫遊,遇見山水佳麗,不妨高聲長吟。如果不是貶官外放,又怎麽能飽覽各地的奇山異景。

注釋
楚人:楚國人。楚,戰國時的大國,為七雄之一,據有今湘、鄂、皖、江、浙諸省之域。登臨:登山臨水,謂遊覽自然勝景。
暫到:剛到,乍到。暫,始、初。愁腸已九回:猶“九回腸”。

賞析

這首詩是歐陽修七律中的佳作。詩中不僅描寫了三峽蒼暗、明月滿川的景象,揭示出峽川月夜的蒼茫、遼闊、淒清之美;而且借助景物描寫,抒發了作者極為複雜的思想感受。這裏,既有無辜被貶的深沉感慨,又有思鄉懷歸的惆悵之情。而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又自我解嘲,故作曠達。

“楚人自古登臨恨,暫到愁腸已九回”寫因貶謫之恨,而源溯到屈原,借以自喻而自慰,可終不能抑製這種生活的愁怨。“萬樹蒼煙三峽暗,滿川明月一猿哀”寫有如《秋色賦》,何其淒然。“殊鄉況複驚殘歲,慰客偏宜把酒杯”寫客居異鄉,苦恨經年,隻有借酒消愁。最後兩句在自歎自解中,也含有不可言狀之淒苦。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景元年(1037年),作者當時謫居夷陵,曾經過黃溪,登山臨水之際,撫今傷古,感慨良多,遂有此詩。

參考資料:
1、陶文鵬.《宋詩精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