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淨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
筼簹競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豔豔花。
未報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詩罷看雙鬢,鬥覺霜毛一半加。
譯文
春山明淨,春江空闊,清澈得以見到江底的沙粒,悲傷哀怨的猿啼聲處處可聽。
粗大的筼簹與纖纖嫩筍爭相滋長,羊躑躅清閑自得,隨處開放出鮮豔的花朵.
皇帝深恩尚未報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熱的瘴氣中虛度餘生而已.
吟讀張署來詩後,歎看雙鬢,頓時覺得鬢發白了一半。
注釋
功曹:官名。
兩三:幾個。表示少量。
筼簹:一種皮薄、節長而竿高的竹子。
躑躅:杜鵑花的別名。
恩波:謂帝王的恩澤。
死所:死的地方。
炎瘴:南方濕熱致病的瘴氣。
霜毛:白發。
詩的前半部分寫景。“山淨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勾畫出陽山地區的全景。春山明淨,春江空闊,還傳遞出一種人煙稀少的空寂。淡淡幾筆,生動地摹寫了荒僻冷落的景象。接下來是兩組近景鏡頭,“筼簹競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豔豔花。”筼簹是一種粗大的竹子。躑躅,植物名,即羊躑躅,開紅黃色的花,生在山穀間,二月花發時,耀眼如火,月餘不歇。
這一聯,可以說是作者為前麵一聯的冷落景象又點綴了一些鮮豔、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許春天的生氣。上句的“競”字同下句的“閑”字,不但對仗工穩,而且傳神生動。“競”字把嫩筍爭相滋長的蓬勃景象寫活了;“閑”字則把羊躑躅隨處開放、清閑自得的意態托寫出來。這四句詩,先寫遠景,後寫近景,層次分明。有淡墨塗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豔麗的綠竹和紅花,濃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謂詩情畫意,交相輝映。
韓愈一生中兩次遭貶,《答張十一功曹》是他第一次被貶到廣東陽山後的第二年(803年)春天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