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東城晚望

[宋代] 秦觀 [简体]

渺渺孤城白水環,舳艫人語夕霏間。
林梢一抹青如畫,應是淮流轉處山。

標簽: 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白色的河水環繞著的泗州城,孤零零地,顯得那樣邈遠。黃昏迷濛的輕霧下,船兒靜靜地停泊著,不時地傳來舟人的語談。
成片的樹林上空浮現著一抹黛影,青翠如畫;我想,它一定就是那座淮水轉折處的青山。

注釋
⑴泗州:舊城在淮水邊上,又稱泗州臨淮郡,在今江蘇省盱眙縣西北,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已沉入洪澤湖。
⑵渺渺:水遠的樣子。
⑶白水:指淮河。
⑷舳艫(zhú lú):指船。舳,船後舵;艫,船頭。
⑸夕霏:黃昏時的雲氣煙霧。南朝宋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語
⑹林梢:林木的尖端或末端。
⑺淮流:淮水。
⑻轉處山:指泗州南山。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詩。畫麵的主色調既不是令人目眩的大紅大紫,也不是教人感傷的蒙蒙灰色,而是在白水、青山之上蒙上一層薄薄的霧靄,詩人從而抓住了夕陽西下之後的景色特點,造成了一種朦朧而不虛幻、恬淡而不寂寞的境界。這種境界與詩人當時的心境是一致的,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篇中所說:“山遝水匝,樹雜雲合,目既往返,心亦吐納。”

據《元和郡縣誌》記載,唐代開元年間(713-741),泗州城自宿遷縣移治臨淮(在今江蘇盱眙東北)。北宋樂史的《太平寰宇記》說,泗州南至淮水一裏,與盱眙分界。到了清代,州城陷入洪澤湖。詩人當時站在泗州城樓上,俯視遠眺,隻見煙靄籠罩之下,波光粼粼的淮河像一條婉蜓的白帶,繞過屹立的泗州城,靜靜地流向遠方;河上白帆點點,船上人語依稀;稍遠處是一片叢林,而林梢的盡頭,有一抹淡淡的青色,那是淮河轉彎處的山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