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

[唐代] 吳融 [简体]

舉國繁華委逝川,羽毛飄蕩一年年。
他山叫處花成血,舊苑春來草似煙。
雨暗不離濃綠樹,月斜長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聲淒切,愁殺行人歸去船。

標簽: 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杜鵑放棄了繁華的故園山川,年複一年地四處飄蕩。
在異鄉鳴叫,鮮血染紅了山上花叢,可春天來到,老花園依然草木茂盛。
雨後涼風,它藏在綠樹叢中聲聲哀啼,夜幕初開,它迎著欲曙的天空肅然鳴叫。
天色漸晚,它在湘江邊淒涼鳴叫,使歸家的船隻行人悲愁之至。

注釋
子規:杜鵑鳥。古代傳說,它的前身是蜀國國王,名杜宇,號望帝,後來失國身死,魂魄化為杜鵑,悲啼不已。
國:故國。
委:舍棄,丟棄。
他山:別處的山,這裏指異鄉。
苑:古代養禽獸植林木的地方,花園。
草似煙:形容草木依然茂盛。煙: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小顆粒。
雨暗:下雨時天色昏暗。
離:分開。
長:通“常”,持續,經常。
吊:懸掛。
欲:想要。

賞析

舊時有蜀國國王化身杜鵑悲啼的傳說。這可能是前人因為聽得杜鵑鳴聲淒苦,臆想出來的故事。此篇詠寫子規,就從這個故事落筆,設想杜鵑鳥離去繁華的國土,年複一年地四處飄蕩。這個悲劇性的經曆,正為下麵抒寫悲慨之情作了鋪墊。

由於哀啼聲切,加上鳥嘴呈現紅色,舊時又有杜鵑泣血的傳聞。詩人借取這個傳聞發揮想象,把原野上的紅花說成杜鵑口中的鮮血染成,使用了誇張的手法,增強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這樣悲鳴也不可能有什麽結果。故國春來,依然是一片草木榮生,青蔥拂鬱,含煙吐霧,絲毫也不因子規的傷心而減損其生機。“草似煙”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形象生動。

創作背景

作者吳融唐昭宗時在朝任職,一度受牽累罷官,流寓荊南,此篇大約就寫在這個時候。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38-13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