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驛·其一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複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標簽: 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夕陽下那被野草覆蓋的行宮,自己的歸宿在哪裏啊?
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原來沒有什麽不同,而人民已成了異族統治的臣民。
滿地的蘆葦花和我一樣老去,人民流離失所,國亡無歸。
現在要離開這個熟悉的老地方了,從此以後南歸無望,等我死後讓魂魄歸來吧!

注釋
金陵:今南京。驛:古代官辦的交通站,供傳遞公文的人和來往官吏休憩的地方。這裏指文天祥抗元兵敗被俘,由廣州押往元大都路過金陵。
草合:草已長滿。離宮:即行宮,皇帝出巡時臨時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離宮。
舊家燕子:化用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已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意。
別卻:離開。
啼鵑帶血:暗喻北行以死殉國,隻有魂魄歸來。

創作背景

這組詩寫於祥興元年(1278年)文天祥被俘後,第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徑金陵(今南京)時所作。時值深秋,南宋政權覆亡已半年有餘,金陵亦被軍元軍攻破四年之多。詩人戰敗不幸被俘,在被押送途中經過舊地,撫今思昨,觸景生情,留下了這兩首沉鬱蒼涼寄托亡國之恨的著名詩篇。

參考資料:
1、詹杭倫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362-1363
2、夏延章.文天祥詩文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94:142-147
賞析

“草合離宮轉夕和,孤雲飄泊複何依?”夕陽落照之下,當年金碧輝煌的皇帝行宮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殘狀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卻又不忍離去,因為它是百年故國的遺跡,大宋政權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為之效命的親人,看到了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離宮”與“孤雲漂泊”相對,則道出國家與個人的雙重不幸,染下國家存亡與個人命運密切相關的情理基調。

“轉夕和”之“轉”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盡顯狀元宰相的藝術風采:先是用夕陽漸漸西斜、漸漸下落之“動”反襯詩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靜”,進而與“孤雲飄泊複何依”相照應,引發出詩人萬裏長江般的無限悲恨,無限悵惘。一個處境悲涼空懷“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複國壯誌的愛國者的形象隨之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