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於長沙公為族,祖同出大司馬。昭穆既遠,以為路人。經過潯陽,臨別贈此。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歎,念茲厥初;
禮服遂悠,歲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躊躇;
於穆令族,允構斯堂,諧氣冬暄,映懷圭璋;
爰采春華,載警秋霜,我曰欽哉,實宗之光;
伊餘雲遘,在長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東;
遙遙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遠,行李時通;
何以寫心,貽此話言,進簣雖微,終焉為山;
敬哉離人,臨路淒然,款襟或遼,音問其先。
餘於長沙公為族,祖同出大司馬。昭穆既遠,以為路人。經過潯陽,臨別贈此。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歎,念茲厥初;
禮服遂悠,歲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躊躇;
於穆令族,允構斯堂,諧氣冬暄,映懷圭璋;
爰采春華,載警秋霜,我曰欽哉,實宗之光;
伊餘雲遘,在長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東;
遙遙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遠,行李時通;
何以寫心,貽此話言,進簣雖微,終焉為山;
敬哉離人,臨路淒然,款襟或遼,音問其先。
譯文
與長沙公是同一宗族,祖先都是大司馬陶侃的後裔;由於世次相隔已遠,彼此也互不相識;這次路過溫陽而得相會,臨別之際,以此詩相贈。
同一源頭分支流,世係漸遠人相疏;感悟此理深慨歎,因念彼此同初祖;血緣宗親漸疏遠,歲月悠悠不停仁;感歎族親成陌路,猶豫徘徊心戀慕。
君為同族美名揚,弘揚父誌功輝煌;溫文爾雅謙和態,美德生輝映圭璋;風華正茂光燦燦,立身謹慎防秋霜;可欽可佩令我讚,君為我族增榮光。
彼此偶然一相逢,我愧輩長忘同宗;笑語歡言尚未久,君將離去各西東;三湘遙遙君歸處,九江滔滔我意濃;遠隔山川路途阻,頻將音訊互為通。
如何表達我心意,且送幾句肺腑言;積土可以成高山,進德修業是聖賢;願君此去多保重,相送登程意淒然;路途遙遠難再晤,願得音訊早早傳。
此詩當作於義熙元年(405年)。長沙公原是晉大司馬陶侃的封號。據《晉書·陶侃傳》載,陶侃的五世孫陶延壽繼承了長沙郡公的爵位。陶淵明與他是同一宗族,比他長一輩。由於世次相隔已遠,彼此互不相識。兩人路過溫陽而得相會,臨別之際,陶淵明以此詩相贈。
這首詩共四章,詩人以長者的身份,一方麵感歎宗族的悠久曆史,讚美宗族的傳統美德,另一方麵讚揚長沙公能繼父業,並勉勵其不斷進德修業,希望日後常通音訊。
陶淵明與長沙公雖然同宗,但由於支係略遠而形同路人,這不禁使頗重親情的陶淵明有些失意,“眷然躊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