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克複之美書懷示息秀才

[唐代] 李白 [简体]

黃口為人羅,白龍乃魚服。
得罪豈怨天,以愚陷網目。
鯨鯢未翦滅,豺狼屢翻履。
悲作楚地囚,何日秦庭哭。
遭逢二明主,前後兩遷逐。
去國愁夜郎,投身竄荒穀。
半道雪屯蒙,曠如鳥出籠。
遙欣克複美,光武安可同。
天子巡劍閣,儲皇守扶風。
揚袂正北辰,開襟攬群雄。
胡兵出月窟,雷破關之東。
左掃因右拂,旋收洛陽宮。
回輿入鹹京,席卷六合通。
叱吒開帝業,手成天地功。
大駕還長安,兩日忽再中。
一朝讓寶位,劍璽傳無窮。
愧無秋毫力,誰念矍鑠翁。
弋者何所慕,高飛仰冥鴻。
棄劍學丹砂,臨爐雙玉童。
寄言息夫子,歲晚陟方蓬。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黃口小雀易為人們的羅中之物,白龍化魚被漁者射中眼目。
獲取罪罰難道可以怨天?正是愚笨使我陷進綱目。
鯨鯢般凶殘不義的叛軍尚未翦滅,野狼般罪惡難贖的反逆忽降又屢屢翻覆。
山河傾頹悲如楚囚相對,心懷忠情何由在秦庭痛哭,求得救兵以解國難?
幸遭逢玄宗、肅宗兩位明主,我也分別兩次遭到遷謫貶逐。
離開家國一路愁苦上夜郎,投身流放於荒穀僻壤。


幸而半道遇赦,逢凶化吉消解了艱難險頓,鳥兒出籠飛向廣闊開朗的天空。
遙望遠方欣喜收複失地的勝利,光武帝劉秀中興漢朝的功績哪裏可相比?
天子入蜀西巡劍閣,太子駐守扶風一帶。
所居之地均為關健險要之地,揚拍開襟之間遍攬天下英雄。
回紇兵出自西方月窟,如雷震撼破敵於雄關之東。
朝廷大軍左掃右蕩,不久便收複了洛陽宮城。
回轉車輿殺入西京長安,要席卷天下打通六合。

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是李白流放夜郎又被赦免東還時所作,時間為唐肅宗幹元元年(758年)或次年,當時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得釋。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34-436
2、宋緒連 初旭.三李詩鑒賞辭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50-353
賞析

第一段(篇首十二句)陳述被放的遭遇,抒發救國的忠憤。李白討逆愛國,無辜被刑,實為冤屈。隻因時機乖違,怨誰難辨。此詩開頭四句即言其得罪並不怨天,他以黃口小雀易為羅者所得、白龍化魚偶為漁者所刺的典故為喻,說明自身被禍當歸咎自身,這裏以一“愚”字自責不明智、不識時務。其實當時永王東巡至李白獲釋這一過程事態之翻覆,非人所能預料。

但他對安史作亂是非常痛恨的,直以“鯨鯢”“豺狼”呼之,譴責其多行不義,一“屢”字謂其作惡多端。正是因為安史之亂,使他又在肅宋朝坐累遠流,“去國愁夜郎,投身竄荒穀”二句,可見其遭逐倉皇之狀。但李白雖一再遭逐並不沉溺於個人的不幸之中,“悲作楚地囚,何由秦庭哭!”襟懷非常廣闊。他痛哭的是,身為楚地的囚徒,多麽可悲,不能像申包胥為救楚國而赴秦庭大哭七天七夜。他自比申包胥,願效一片救國之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