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二首

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複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風雲突變,安祿山舉旗造反,叛軍震天動地地殺到長安,無可奈何殺死寵愛的妃子,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鬱死去。如果說唐玄宗真認為楊貴妃具有傾覆邦國之能,皇帝的玉輦為什麽要倉皇地逃往馬嵬?
傳說,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恐怕他們的今生,緣分已盡,而來世,尚且未知。相守與分離,有與誰知。回想明皇當年,暫駐馬嵬,空聞金沱聲,不見宮室繁華。短短幾夕間,物是人非,鬥轉星移。豈料玉顏已成空。

胞弟不正,三軍怒斬其妹。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長生殿嗤笑牛郎織女的天。誰料,竟然連牛郎織女也不如。想來天子也不過如此,連自己心愛的人都無法保護。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賞析

第一首,唐天寶十四年(755年),東平郡王、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從範陽起兵叛亂。範陽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屬燕國、冀州。“冀馬燕犀動地來”即是說此事件。逃難路上,六軍威迫唐玄宗下令縊死了“紅粉”楊玉環。唐肅宗幹元元年(758年)初,玄宗也抑鬱而死。所以說他“自埋紅粉自成灰”。

楊貴妃佳人絕色,明皇認為她能“傾國傾城”,以至放心地“從此君王不早朝”。果真如此,危難來時隻要玉環使個媚眼,就不愁安祿山不“傾馬傾人”,也就不必路經馬嵬倉皇逃難了。

創作背景

此詩詠歎馬嵬事變。馬嵬事變發生於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之後。李商隱生活在晚唐那種國勢頹危的氛圍下,這不能不使他對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識,對政治懷有更多的拯救情緒,對荒淫誤國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寫下這組詩以達諷喻之意。

參考資料:
1、陳永正 等 .李商隱詩選譯 .成都 :巴蜀書社 ,1991 :187-189 .
2、蕭滌非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1184-1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