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閭祠

平遠江山極目回,古祠漠漠背城開。
莫嫌舉世無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國恨?歲時猶動楚人哀!
湘蘭沅芷年年綠,想見吟魂自往來。

標簽: 懷古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縱目遠眺,隻見見江流蜿蜒,遠山逶迤,近處古老的三閭祠,卻蕭條冷落,背城而立。
不要埋怨當時無人了解你忠心耿耿,曆史上沒有庸俗小人不忌賢妒才。
驅逐流放哪裏能消除亡國之恨,直至今日逢年過節也總是激起楚人的悲哀!
蕙蘭白芷年年綠遍湘江沅江兩岸,料你英靈定會眷懷故地常來常往。

注釋
三閭(lǘ)祠:位於湖南汨羅,為紀念屈原而建。屈原曾官三閭大夫,故名。
極目:縱目遠眺,盡目力所及王粲《登樓賦》:“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
漠漠:這裏形容荒涼寂寞。
放逐:屈原曾經被流放。
亡國恨:楚國滅亡在屈原逝世以後,但在屈原生前,楚國郢(yǐng)都就已經被秦兵攻破,屈原作有《哀郢》。
“歲時”句:歲時:一年中的節令。
楚人:即居住在楚地的人。

鑒賞

這首詩首聯寫景,詩人佇立平曠遼闊的楚國舊地,放眼望去,但見江流蜿蜒,遠山逶迤;頷聯寫對屈原的勸慰之辭,蘊涵了悲憤及同情;頸聯正麵抒寫對詩人的沉痛惋惜之情;尾聯仍回到現實的景物中來,並以想像作結。全詩沉鬱而清幽,筆力曲折,言議透辟。

此詩首聯以寫景興起。“平遠江山極目回,古祠漠漠背城開。”佇立平曠遼闊的楚國舊地,放眼望去,但見江流蜿蜒,遠山逶迤;由遠及近,漸漸地收回目光,卻看到古老的三閭祠,蕭條冷落,背城而立。作者麵對荒蕪寂寥的眼前風物不禁感慨萬端,一種故宮黍離之感,油然而生。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詩人雖已逾而立之年,隻是一介書生,卻毅然應貴州巡撫楊雍建之招,入其幕府,參與平定“三藩之亂”。此詩就是查慎行隨軍入黔,途徑湖南屈原祠時,憑吊屈原所做。

參考資料:
1、巨才選,《詩詞曲賦文》集清詩三百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10,第112頁
2、錢仲聯等撰寫,元明清詩鑒賞辭典 清·近代,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1071-10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