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
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譯文
奸臣伯嚭使吳國走向滅亡,卻反而讓西施承擔這惡名。
想當年浣紗春水滾滾,聲聲好像在為西施述說身世的不平。
注釋
西施灘:西施,春秋時代的越國人,家住浙江諸暨縣南的苧羅山。苧羅山下臨浣江,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
宰嚭:即伯嚭。春秋時,吳國太宰,又稱太宰嚭。在吳國與越國的爭戰中,吳王夫差打敗越國,俘虜了越王勾踐及群臣,勾踐賄賂了伯嚭獲得了釋放,回國後臥薪嚐膽,終於滅了吳國。
陷:落得,這裏指承擔。
浣:洗。
西施是春秋時代越國人,家住浙江諸暨縣南的苧羅山。苧羅山下臨浣江,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這首是不同於一般的吊古傷今的登臨之作,而是針對“女人禍水”這一傳統的曆史觀念,為西施翻案。
“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奸臣伯嚭使吳國滅亡,惡名卻推在西施身上。
上聯平平道來,旨在澄清曆史事實。據《史記》載,越王勾踐為吳王夫差戰敗後困於會稽,派大夫文種將寶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賄通吳太宰伯嚭,準許越國求和。越王勾踐因此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後來終於滅掉吳國。這就是曆史的真相。所以詩一開頭就道破問題的實質。這個“陷”字用得十分精當,推翻了“女人禍水”論,把顛倒的曆史再顛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