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春色迷人恨正賒

[五代] 顧敻 [简体]

春色迷人恨正賒,可堪蕩子不還家,細風輕露著梨花。

簾外有情雙燕颺,檻前無力綠楊斜。小屏狂夢極天涯。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色迷人而愁怨卻正長著,怎能忍受丈夫遠遊不歸,和暖的春風吹拂,輕柔的雨露滋潤,梨花盛開。
簾外的春燕似有情般相伴同飛,檻前的綠楊樹無力地斜向一邊,小屏風後隻能空做著到天涯相隨的夢。

注釋
賒(shē):多。韋莊《出關》詩:“馬嘶煙岸柳陰斜,東去關山路轉賒。”恨正賒,即恨正長。
可堪:哪堪。蕩子:指辭家遠出、羈旅忘返的男子。
颺(yáng):輕輕地飛揚。
狂夢:荒誕之夢。一說即癡夢。《廣雅·釋詁》:“狂,癡也。”

創作背景

該篇詞創作於五代時期,又傳為馮延巳所作(見《陽春集》),但《花間集》、《全唐詩·附詞》均作顧夐詞,因此仍定為顧夐之作。

參考資料:
1、(後蜀)趙崇祚編選,花間集注評,鳳凰出版社,2008.5,第187頁
2、林兆祥編撰,唐宋花間廿四家詞賞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第242頁
鑒賞

上片“春色迷人恨正賒”一句,起得出奇。“春色迷人”本應逗人喜愛,延之長久才好,因而每有歎惜春天“留不住”的詩詞。可是此詞卻嫌恨它逗留人間的時間太長了,由“迷人”轉而為“恨”,感情的落差似嫌太大,頗令人難以捉摸。但是緊接上一句“可堪蕩子不還家?”以問作答,那原因再清楚不過了。

這是少婦自問抑或問“蕩子”抑或問別人,那無關緊要,總歸她是在傾吐愁腸的來由:春色迷人,而蕩子不在身邊共賞,那閑愁怎能讓人經受得了。又豈能不遷恨於惹她傷心的春色,嫌它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