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

[唐代] 王維 [简体]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幽靜的山穀裏看不見人,隻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注釋
鹿柴(zhài):“柴”同“寨“,柵欄。此為地名。
但:隻。聞:聽見。
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古時同“影”。
照:照耀(著)。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
幽靜的山穀裏看不見人,隻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
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注釋
鹿柴(zhài):王維輞川別墅之一(在今陝西省藍田縣西南)。柴:通“寨”、“砦”,用樹木圍成的柵欄。
但:隻。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陽將落時通過雲彩反射的陽光。
複:又。

參考資料:
1、胡德才 .大學語文 .北京市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年 :113頁 .
2、楊桂華 .古詩文全解 .長春市 :吉林大學出版社 ,2004年 :35-38頁 .
賞析

第一句“空山不見人”,先正麵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王維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詩裏,它所表現的境界卻有區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側重於表現雨後秋山的空明潔淨;“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而“空山不見人”,則側重於表現山的空寂清泠。由於杳無人跡,這並不真空的山在詩人的感覺中顯得空廓虛無,宛如太古之境。

“不見人”,把“空山”的意蘊具體化了。

鑒賞

這首詩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於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穀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最後又寫幾點夕陽餘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大凡寫山水,總離不開具體景物,或摹狀嶙峋怪石,或描繪參天古木,或渲染飛瀑懸泉,其著眼點在於景物之奇。“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我們走進深山密林都有這樣的經驗:山中分明杳無人跡,卻突然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前後左右環視尋覓,又見不到一絲人影。詩的前兩句,寫的就是這種情境。能聽到話語,人應在不遠之處,然而竟不得見,可見山林之茂密幽深。山越深,林越密,就越寂靜。

創作背景

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唐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

參考資料:
1、劉學鍇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