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閣簾垂繡。記家人、軟語燈邊,笑渦紅透。萬疊城頭哀怨角,吹落霜花滿袖。影廝伴、東奔西走。望斷鄉關知何處,羨寒鴉、到著黃昏後。一點點,歸楊柳。
相看隻有山如舊。歎浮雲、本是無心,也成蒼狗。明日枯荷包冷飯,又過前頭小阜。趁未發、且嚐村酒。醉探枵囊毛錐在,問鄰翁。要寫牛經否。翁不應,但搖手。
深閣簾垂繡。記家人、軟語燈邊,笑渦紅透。萬疊城頭哀怨角,吹落霜花滿袖。影廝伴、東奔西走。望斷鄉關知何處,羨寒鴉、到著黃昏後。一點點,歸楊柳。
相看隻有山如舊。歎浮雲、本是無心,也成蒼狗。明日枯荷包冷飯,又過前頭小阜。趁未發、且嚐村酒。醉探枵囊毛錐在,問鄰翁。要寫牛經否。翁不應,但搖手。
譯文
深深的閨閣繡簾垂地。還記得家人在燈燭邊的綿綿話語,會心之處,嫣然一笑,酒渦迷人。萬疊的山間城頭傳來哀怨的號角聲,風把霜花吹到了我的袖口。隻有影子與我為伴,我東西來回奔走。望著遠處,我不知家鄉在什麽地方,羨慕寒鴉可以在黃昏之後,回到楊柳樹上它們的巢穴。
隻有山還是和原來一樣,歎息亡國之後時事的變化如此之大。明天將帶上枯幹的荷葉包著的冷飯,越過前麵那座小山,設法謀生,以便糊口。
趁還沒有出發,我再喝一口酒。幸喜那唯一的謀生工具毛筆還在,詢問鄰近的老翁需不需要抄寫《牛經》,老翁隻是搖手而已。
“深閣簾垂繡。記家人、軟語燈邊,笑渦紅透。”閨閣深院,垂地繡簾,柔和燈光,輕言細語。會心之處,嫣然一笑,酒渦迷人。詞人首先營造了記憶中溫馨的氛圍。但和眼前的自然之物相對照,在漂泊中自己多麽希望回到故鄉和家人團聚,可是“望斷鄉關知何處,羨寒鴉、到著黃昏後。一點點,歸楊柳”,黃昏之後的“寒鴉”尚可歸巢楊柳,令人羨慕不已。
詞中抒發的背井離鄉的愁苦情懷,是戰亂時代這一特定曆史環境中的產物,而非一般詞人平時的呻吟。“萬疊城頭哀怨角”,城頭上反複吹奏的號角聲充滿哀怨,這“哀怨”是一種主觀感情的外射,和對國破家亡的傷慟。
《賀新郎·兵後寓吳》作於恭帝德祐二年(1276)三月元軍占領臨安後,帝昺祥興二年(1279)二月南宋最終滅亡前這三年間的某個秋天,蔣捷不肯降附元人,為了逃脫網羅與迫害,拋下妻兒老小,獨自奔走他鄉。作這首詞的時候蔣捷正在平江府一帶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