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麵別情見於詩

[唐代] 杜甫 [简体]

鄭公樗散鬢成絲,酒後常稱老畫師。
萬裏傷心嚴譴日,百年垂死中興時。
蒼惶已就長途往,邂逅無端出餞遲。
便與先生應永訣,九重泉路盡交期。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鄭廣文做事做人中規中矩,他喝醉後時常稱自己是一位老畫師。
朝廷把鄭公貶去台州實在過於嚴厲,垂死之人卻要去到偏遠之地度過餘生,實在讓人傷心。
對方已經倉皇趕路,前往台州,我隻能這樣匆匆一見,無法訴說不舍之情。
這次告別後恐怕再難相見,隻能等到黃泉路上再相見。

注釋
鄭十八虔(qián):即鄭廣文,十八是鄭的排行。安祿山之亂,虔陷叛軍中,祿山授虔水部郎中,虔稱病,並暗中與唐政府通消息。至德二載(757年)十二月,陷叛軍中官六等定罪,虔在三等,故貶台州。他是杜甫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樗(chū):落葉喬木,質鬆而白,有臭氣。此指無用之才。《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概是至德二載(757年)冬杜甫由鄜州還長安時所作。鄭虔以詩、書、畫“三絕”著稱,然而他的遭遇卻很坎坷。安史之亂前始終未被重用,連飯都吃不飽。安史亂中,被叛軍劫到洛陽。當洛陽收複,唐肅宗將其貶為台州司戶參軍。杜甫為此,寫下了這首“情見於詩”的七律。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93-94
賞析

前人評這首詩,有的說:“從肺腑流出”,“萬轉千回,純是淚點,都無墨痕”。有的說:“一片血淚,更不辨是詩是情。”這都可以說抓住了最本質的東西。至於說它“屈曲赴題,清空一氣,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同時一格”,則是就藝術特點而言的;說它“直可使暑日霜飛,午時鬼泣”,則是就藝術感染力而言的。

杜甫和鄭虔是“忘形到爾汝”的好友。鄭虔的為人,杜甫最了解。他陷賊的表現,杜甫也清楚。因此,他對鄭虔的受處分,就不能不有些看法。第三句中的“嚴譴”,就是他的看法。而一、二兩句,則是為這種看法提供依據。說“鄭公樗散”,說他“鬢成絲”,說他“酒後常稱老畫師”,都是有含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