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路六侍禦入朝

[唐代] 杜甫 [简体]

童稚情親四十年,中間消息兩茫然。
更為後會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別筵!
不分桃花紅似錦,生憎柳絮白於棉。
劍南春色還無賴,觸忤愁人到酒邊。

標簽: 送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與兒時的舊友分別了四十年,在此之間的杳無音信令我們都感到茫然失落。一別四十年,時間是這樣久,誰能想到在某地能重新會合?他鄉遇故知,本來是值得高興的事;然而同樣沒有想到,久別重逢,乍逢又別!現在我不去讚美桃花秀麗的如錦緞一般,卻反而憎惡柳絮比棉花還要白。我惱怒劍南的春色無賴,是因為它冒犯了我這個愁人;而它之所以冒犯了我,是由於我和朋友後會無期,離懷難遣。

注釋
路六侍禦:杜甫友人,生平詳不可考。
童稚:兒童,小孩。四十:一作“三十”。
後會:後相會。
忽漫:忽而,偶然。別筵(yán):餞別的筵席。
不分:猶言不滿、嫌惡的意思。一作“不忿”。
生憎:猶言偏憎、最憎的意思。於:一作“如”。
劍南:劍南道,唐朝置,以地區在劍閣之南得名。無賴:無聊。謂情緒因無依托而煩悶。
觸忤(wǔ):冒犯。

賞析

關於路六侍禦的生平,詳不可考,從詩的開頭一句看,是杜甫兒時舊友。作此詩時,杜甫五十一歲,四十年前,他們都在十歲左右,正是竹馬童年。詩人用“童稚情親四十年”完滿地表現出童年夥伴那種特有的親切的感情。“四十年”,在這裏不僅點明分別的時間,更主要的是表明童年時代的友情,並不隨著四十年漫長歲月的遷流而歸於淡忘。正因為如此,下句說,“中間消息兩茫然”。

在兵戈滿地,流離轉徙的動亂年代裏,朋友間失去聯係,想知道他的消息而又無從問訊,故有“茫然”之感。而這種心情,彼此間是相同的,所以說“兩茫然”。一別四十年,時間是這樣的久,沒能想到會有重新相見的一天。所以說“忽漫相逢”。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唐軍收複幽燕,史朝義自縊身死。延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雖然告一段落,但是已經激化了的各類社會矛盾並沒有得到解決。曾經因勝利而一度在杜甫心底燃起的歡快的火花,很快就熄滅了。這詩也是借聚散離合之情,寫遲暮飄零的身世之感的。

參考資料:
1、馬茂元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545-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