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八變歌

[兩漢] 佚名 [简体]

北風初秋至,吹我章華台。
浮雲多暮色,似從崦嵫來。
枯桑鳴中林,絡緯響空階。
翩翩飛蓬征,愴愴遊子懷。
故鄉不可見,長望始此回。

標簽: 思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初秋時節剛至便刮起了北風,吹到了我所在的章華台。
日暮時分高天上浮雲流走,仿佛從那西極崦嵫山吹來。
樹林中的枯桑葉颯颯作響,絡緯在那空曠的台階上鳴叫。
飛蓬草在風中飄飄揚揚,讓遊子觸景傷懷愴然而悲。
遙遠的故鄉已經看不見了,眺望未果隻能悲悵地返回。

注釋
八變:其義不詳,以“八變歌”為題的樂府歌詩,獨此孤篇存世,餘概莫傳。
章華台:春秋時期楚國所築的台名,在今湖北省監利縣西北。根據《左傳·昭公七年》記載,章華台原是春秋年間楚君靈王建造的一座著名離宮,構築極其宏麗壯觀。酈道元《水經·沔水注》稱“台高十丈,基廣十五丈”。

創作背景

此詩作者及寫作年代均已難確考。舊時選家如明王世貞的《古詩選》、清沈德潛的《古詩源》認為作於漢代。今人逯欽立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也認為作於漢代,並歸入“樂府古辭”類。因曆來樂府諸書未收此詩,故逯欽立又雲“此詩可疑”。

參考資料:
1、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13-114
賞析

此詩抒寫遊子懷鄉之情。

“北風初秋至,吹我章華台”兩句,分別點出時令、地點,寫了北風襲來,秋意蕭瑟,滯留在楚地的詩人於黃昏時登台望鄉,從向晚的北風中領略到陣陣清寒。起首以“北風初秋至”一句提領全篇。次句提到的“章華台”在楚地,表明詩人其時正滯留楚地。

夏末秋初,日常氣溫仍很悶熱,季節變化不甚分明。隻有到白晝將盡,暑氣稍退,晚風中才透出秋意。大凡他鄉遊子,對於節候的變易十分敏感,尤其冬春與夏秋之交,其間風物變異雖微,卻格外令人關情,如唐人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雲:“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詩人以高台秋風起興,發為詠唱,言外隱然有“歸歟”之歎音。這兩句渲染出一片遊子悲秋之意緒,涵蓋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