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朔方 / 渡桑幹

[唐代] 劉皂 [简体]

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
無端更渡桑幹水,卻望並州是故鄉。

標簽: 思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離開家鄉後客宿在並州這個地方已經有十年,我回歸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著故鄉鹹陽。
當初為了博取功名圖謀出路,千裏迢迢渡過桑幹河,現在並州已經成了我的第二家鄉。

注釋
旅:旅行。次:臨時住宿。朔方:古都名,自西漢始建,至唐代,轄區多變,治所不一。桑幹河以北,屬朔方地區。
舍:居住。並州:即今太原一帶。十霜:一年一霜,故稱十年為“十霜”。
鹹陽:陝西鹹陽是作者故鄉。
無端:沒有緣由,不知為什麽。桑幹水:即桑幹河,源出西北部管涔山,向東北流入河北官廳水庫。相傳,在每年桑椹成熟時幹涸,故有此名。

創作背景

作者為了博取功名,圖謀出路,旅居並州十年,但一事無成,於是便返回家鄉。但是當作者渡過桑幹到達朔方,回頭望著並州的時候,另外一種懷念並州的情緒又湧上心頭。在惆悵之際,寫下了這首詩篇。

參考資料:
1、於海娣 等 .唐詩鑒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 :354 .
鑒賞

在許多詩集中,這首詩都歸在賈島名下,其實是錯誤的。因為賈島是範陽(今北京市大興縣)人,不是鹹陽(今陝西省鹹陽市)人,而在賈島自己的作品以及有關這位詩人生平的文獻中,從無他在並州作客十年的記載。又此詩風格沉鬱,與賈詩之以清奇僻苦見長者很不相類。《元和禦覽詩集》認為它出於貞元間詩人劉皂之手。雖關今天對劉皂的生平也不詳知,但元和與貞元時代相接,《元和禦覽詩集》的記載應當是可信的。因此定其為劉作。

此詩題目,或作《渡桑幹》,或作《旅次朔方》。前者無須說明,後者卻要解釋一下。朔方始見《尚書·堯典》,即北方。但同時又是一個地名,始見《詩經。小雅。出車》。西漢置朔方刺史部(當今內蒙古自治區及陝西省的一部分,所轄有朔方郡),與並州刺史部(當今山西省)相鄰。桑幹河並不流經朔方刺史部或朔方郡,所以和朔方之地無關。並州在唐時是河東道,桑幹河由東北而西南,流經河東道北部,橫貫蔚州北部,雲、朔等州南部。